對《宇宙》的喜愛是否取決於你是否喜歡學校裡的科學?

今晚的電視節目安排讓科學愛好者們非常興奮。當然,我指的是由尼爾·德格拉斯·泰森主持、塞思·麥克法蘭(《惡搞之家》的成名者)製作,以及卡爾·薩根的遺孀、原版系列片的聯合創作人安·德魯揚編劇的《宇宙》。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上,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今晚的電視節目安排讓科學愛好者們非常興奮。當然,我指的是由尼爾·德格拉斯·泰森主持、塞思·麥克法蘭(《惡搞之家》的成名者)製作,以及卡爾·薩根的遺孀、原版系列片的聯合創作人安·德魯揚編劇的《宇宙》

關於這個節目是否會再次引起公眾對科學的興趣,已經有很多討論(《宇宙》能否再次引發人們談論科學?),更重要的是,這是否會對科學傳播來說是一個“勝利”

塞思·麥克法蘭期望他鼓舞人心的主持人、令人難以置信的視覺效果和氣勢恢宏的配樂足以讓人們重新對科學產生興趣,甚至那些對科學不感興趣的人也會觀看。好萊塢、麥迪遜大道和任何影迷都知道,某些視覺和聲音元素可以產生巨大的心理影響。但這對於科學來說足夠了嗎?觀眾離開時會學到一些東西嗎?至少,他們會對科學產生好感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您是否注意到,有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呈現科學,而且沒有哪一種單一的方式可以聲稱對每個觀眾都有效?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在觀看電視節目時,都相信這種傳播科學資訊的方式是學習科學的有效方式,或者不是。我們也會帶著自己對科學的信念觀看影片或電視節目,這些信念是基於我們在學校的經歷,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我們可以將這兩個因素繪製成一個網格,考慮到我們對電視作為學習來源的贊成/不贊成觀點,以及我們基於早期學校經歷對科學的喜歡/不喜歡,並根據您的視角確定節目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這些變數並非隨機選擇。我簡化了1996年一項法國研究的發現,該研究考察了對觀眾重要的因素。誠然,自那時以來,電視和影片領域發生了許多變化,最值得注意的是網際網路上的資訊影片,以及利用技術(和心理學)吸引觀眾的知識的增加,但如果說有什麼的話,這項研究定義了我們這些從事科學傳播工作的人已經知道的事情

這意味著沒有一種單一的、理想的呈現科學的方式。 必須針對不同的公眾採取不同的策略。對於某些人來說,電視主持人或記者的調解至關重要,可以保護他們免受陌生世界的侵擾。對於另一些人來說,這是不可接受的。一種明確的教學情境,其中觀眾與科學家或電視主持人之間的知識差異得到強調,可以被一類人欣然接受,但被另一類人拒絕。在這些對形式的不同反應背後,我們可以看到與媒體的不同關係,對科學的不同期望,甚至是對科學普及可能意味著什麼的不同想法:傳播實用的日常知識,或者有機會近距離接觸科學家。必須考慮到所有這些不同的期望和與知識的不同關係,才能理解科學在電視上的成功或失敗。”

看看像這樣一個製作精良、能夠以完全獨立於主題的方式吸引觀眾的系列節目,對科學興趣的長期影響將會很有趣。《宇宙》會改變那些因為學校經歷而對科學持有負面看法的人的觀念嗎?塞思·麥克法蘭似乎相信如此。從這是否會在10-15年內產生一批新的科學家,還有待觀察。

Joanne Manaster is a university level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lecturer with an insatiable passion for science outreach to all ages. Enjoy her quirky videos at www.joannelovesscience.com, on twitter @sciencegoddess and on her Facebook page at JoanneLovesScience

More by Joanne Manas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