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暗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最近受 GoPro 相機的邀請前往阿拉斯加,以支援 Project Aether 進行的一項非常酷的科學實驗。簡而言之,我在那裡協助他們發射附有 GoPro 相機的氣象氣球,以收集極光內部影像。氣象氣球下降後,透過多種方式和多人找回了帶有 GPS 標籤的相機。當我收到素材和資訊後,我將在這個部落格上分享更多關於這件事的資訊。

在我們討論今天關於光汙染的電影之前,我想分享一些 WSJ 多媒體制作人邁克爾·科夫斯基拍攝的我們在黑暗夜空中看到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延時錄影;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Project Aether 團隊已經在阿拉斯加待了幾個星期,極光充其量也只是微弱的(或者隱藏在雲層後面),並且會在凌晨 3 點或 4 點的嚴寒中開始出現。幸運的是,在我們小組外出觀看的那個晚上,彷彿是為晴朗的夜晚量身定製的一樣,一場極光秀大約在 12:30 開始,並以其令人歎為觀止和壯麗的美麗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我可以將此列為我一生中經歷過的最令人驚歎的事情之一。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太大了,我幾乎無法入睡。

在阿拉斯加州費爾班克斯,極光僅在 8 月至 4 月可見,這當然與干擾夜間時間的陽光量有關。極光就在那裡,只是被光線遮蔽了。此外,為了獲得最佳觀賞效果,遠離城市燈光非常重要。我們的所在地為我們打開了夜空,滿是星星、金星和火星,當然還有極光。

干擾光線的煩惱(有多煩人?在《衛報》上閱讀這篇文章)通常會掩蓋大多數城鎮和城市周圍夜空的美麗,這讓我想起了一部精彩的獨立電影,這部電影是我在二月份直接從電影製作人 伊恩·切尼 手中收到的,當時他正在伊利諾伊大學校園的一個宿舍擔任駐校藝術家。現在看來,分享 "城市之暗" 的資訊是合適的。

這部電影在很大程度上是關於天文學的,天文學家自然在電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認識多少成年人在孩提時代就想成為一名天文學家?我知道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一直認為那是因為夜空就在那裡,既可觸及又神秘莫測。我現在想知道,如果我看不到星星,我還會像我 11 歲之前那樣渴望成為一名天文學家嗎?整部電影中反覆提到的是,夜空以某種方式觸動著我們,激勵著我們,並給我們所有人一種規模感,而因過度光汙染而失去夜空可能會對我們產生心理、精神、哲學和情感上的影響。正如切尼問道:“當我們失去夜晚時,我們失去了什麼?”

但在您認為整部電影都是哲學上的拖累之前,請不要擔心。雖然您在整部電影中都在思考這些問題,但您也被要求實際考慮如果現代天文學家看不到夜空會發生什麼。更危險的情況之一是他們可能看不到正朝我們飛來的小行星。事實上,為了在沒有像霧一樣的光汙染的情況下深入觀察夜空,天文臺現在都被安置在最黑暗的沙漠和島嶼中。對於我們這些對天文學以外的其他科學領域感興趣的人來說,還有許多與光汙染相關的環境、生態和生理方面的問題需要研究。

切尼說:“失去夜晚的不只是人類。” 剛孵化的小海龜必須將自己定位到最亮的地平線,而過去最亮的地平線是海洋,因為它反射星光……但現在不再是了。幼龜朝著錯誤的光線移動,朝著城市移動,迷失了方向,遠離了海洋。在芝加哥,救援人員發現迷路的鳥類,它們撞到了高層建築的玻璃。星星是鳥類在夜空中遷徙的地圖。根據 菲爾德博物館 的動物學家大衛·威拉德的說法,鳥類在燈光是“人造星星”的城市中迷失了方向。鳥類被建築物燈光吸引。除了鳥類和小海龜幼龜外,當光多於暗時,所有夜行動物都會受到影響。

如果所有這些光線使動物迷失方向,那麼切尼會想,“人類必要的棲息地是什麼?” 我們 24/7 文化的所有這些光線如何影響我們的生理?我們不瞭解這種生活方式的長期後果。電影中很好地描述了這種擾亂我們晝夜節律的光線可能導致癌症並影響工業化社會中觀察到的其他疾病的觀點。事實上,反對光線過多的證據如此令人信服,以至於世界衛生組織將輪班工作稱為可能的致癌物。

切尼提醒我們,“我們的時代是星星離開天空並降臨到城市的時代。” 國際空間站宇航員 唐·佩蒂特 解釋說:“煙囪曾經用來顯示一個城市的工業化程度。現在是燈光顯示一個地方的富裕程度。” 光促進了社會互動。它還消除了隱藏在夜晚中的恐懼。人類出於多種原因選擇照亮他們的世界,而沒有考慮到如果沒有夜晚會發生什麼。在討論了照明和缺乏照明的社會影響之後,電影轉向討論人類如何在擁有光的同時拯救夜空,主要是透過將光線向下引導到需要的地方。這種重新定向將恢復許多人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失去的東西。我們被鼓勵在設計燈光時考慮到夜晚。

看到極光、銀河系、黑暗的天空、流星和土星環都是如果我們不知道它們在那裡就可能不會想念的東西。能夠看到夜空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而不是實際的。正如 安·德魯彥 指出的那樣,“長大成人不就是意識到你不是宇宙的中心嗎?” 尼爾·德格拉斯·泰森 提醒我們,“如果你從不抬頭看,你將會錯過宇宙的視角。你的環境並非一切。看到夜空是重置你的自負。”

這部電影本可能非常令人沮喪,但透過輕鬆愉快的音樂,像星星的閃爍一樣活潑(您可以在 iTunes 上購買),一些簡單而迷人的動畫,以及結尾充滿希望的資訊,很容易讓人在離開時思考我們在沒有夜晚的情況下會錯過什麼,並激勵人們為此做些什麼。

國際黑暗天空協會 希望結束光汙染

地球之夜 也是如此

Joanne Manaster is a university level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lecturer with an insatiable passion for science outreach to all ages. Enjoy her quirky videos at www.joannelovesscience.com, on twitter @sciencegoddess and on her Facebook page at JoanneLovesScience

More by Joanne Manas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