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過早分享科學的警示故事》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聽到所謂“超光速”中微子的發現是由於接線鬆動造成的錯誤這一突發新聞後,我覺得有必要分享一部影片,這部影片捕捉了近期歷史上最著名的科學失誤之一——冷核聚變的人性化一面。如果我們從冷核聚變慘敗中學到了什麼,那就是迅速宣佈一項科學進步或發現可能會引起很多轟動,但缺乏證實和仔細評估。這種過早分享的傾向是由科學家的人性以及外圍參與者的介入所助長的。“搶先一步”的願望往往會導致倉促將推測性的發現公之於眾的決定。

芝加哥的137 Films最近在吉恩·西斯科電影中心舉辦了他們電影《信徒》的試映會,我也出席了。

之前寫過關於這家公司和這部電影的預告。這是他們的預告片,再次展示一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部電影記錄了1989年猶他大學宣佈冷核聚變發現,並透過分享經過專業編輯的電視新聞片段以及雜誌和報紙剪報,講述了科學家斯坦利·龐斯和馬丁·弗萊ischmann的衰落。故事在這些新聞報道和對冷核聚變的狂熱信徒和現代實驗者的採訪之間來回切換,同時也穿插了對在推翻冷核聚變發現中發揮作用的科學家的採訪。

在這些時間膠囊般的新聞片段中,還穿插了對弗萊ischmann的採訪(龐斯已經完全從公眾視野中消失,此後他沒有與媒體或弗萊ischmann交談過),以及他與一位名譽掃地的醫生(正在治療弗萊ischmann的帕金森病)的互動。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我們看到一位青少年在他自己的地下室裡獨自進行冷核聚變實驗,採取了一種非常謹慎和科學的方法。這種令人印象深刻的公正性與龐斯和弗萊ischmann早期似乎體現出的對冷核聚變的“信徒的信念”形成鮮明對比,並且透過衰老和患病的弗萊ischmann在一位行醫方式可疑的醫生家中接受“治療”的形象得到加強,這位醫生狂熱地聲稱自己對冷核聚變有一些更深入的瞭解,並且正在撰寫一本關於這個話題的書。

這部電影並沒有詳細解釋冷核聚變究竟是如何運作的。相反,解釋保持在當時向電視和閱讀觀眾解釋的水平,重點是它如何成為全人類清潔、廉價、無限能源的答案。這部電影的重點不是教我們技術,而是龐斯和弗萊ischmann所涉及的戲劇性和失誤,這些失誤最終導致了他們的科學聲譽掃地。

在映後問答環節中,一位觀眾似乎很激動,認為這部電影沒有明確說明科學是如何完成的或應該如何完成的,至少沒有理想地說明。在後續郵件中,我與聯合導演克萊頓·布朗分享了我對這部電影在情景方面所做的事情的看法,並認為這位觀眾對這部電影的意圖有些誤解。我寫道:“我覺得這部電影充分說明了科學是如何完成的,以及學術界貪婪干預的潛在危險。它指出了科學家在分享他們的科學(或不分享)方面哪裡出了問題。我認為,考慮到這部電影的目的,你不需要涉及科學方法的每個步驟以及哪裡出了問題。看起來你們已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專注於人性化的一面,而不是科學方法的具體細節。”

克萊頓在回覆我時總結道:“我很高興你理解了這部電影中科學和科學過程的定義本身就存在爭議——這是主要主題之一。我完全同意你對觀眾理解的看法,他可能錯過了我們想要表達的重點,正如你所說,關於科學、科學的完成方式以及當貪婪、學術界、專利、希望和信仰等複雜因素介入時哪裡出了問題,存在著相互矛盾的觀點。這部電影試圖探索混亂,而不是解釋它。”

“混亂”或“戲劇性”是描述電影中展開情節的恰當詞語。在學術界度過了我的職業生涯後,當我親眼目睹猶他大學的管理部門自豪地介紹龐斯和弗萊ischmann及其發現時,我產生了發自內心的反應。那是一個令人飄飄然的驕傲甚至傲慢的時刻,彷彿在說:“嘿,看看我們,我們可能不是麻省理工學院,但*我們*擁有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學發現。” 龐斯和弗萊ischmann似乎受到了猶他大學的壓力,要求他們提前公佈他們的發現,因為猶他大學希望在楊百翰大學的同事之前確立這項發現的優先權。電影觀眾目睹了在新聞釋出會後的幾天裡,科學家的最初猶豫和緊張被成為媒體關注焦點的喜悅所取代。

當我看到科學同行們因為結果無法在更精密的實驗室(如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室)中複製而對這兩人進行猛烈抨擊時,我感到不寒而慄。我看著他們為自己的主張辯護時,緊張氣氛逐漸加劇。想到專利以及擔心他們的發現被“搶先”發表,我感到胃部緊縮。我彷彿看到了律師和公關人員之手扼殺了本應自由分享的創造所謂冷核聚變的方法。我思考了謙遜以及缺乏謙遜。這裡充滿了許多人想要“正確”的混亂,以及這種混亂對純粹科學的侵入。

我從這部電影中最喜歡的收穫是對科學的洞察,這些洞察體現在影片中羅伯特·帕克(一位傑出的物理學家,他宣佈了在美國公眾面前推翻冷核聚變的宣告)和埃德蒙·斯特姆斯(預告片中看到的穿著毛衣的年長鬍須紳士,一位前洛斯阿拉莫斯物理學家,他是冷核聚變的堅定信徒)之間鬆散的互動中。兩人雖然在冷核聚變問題上立場不同,但都說出了關於科學是如何完成的以及美國科學現狀的真話。

羅伯特·帕克在華盛頓特區向電視觀眾展現了他的魅力:“我是第一個對此發聲的科學家。坦率地說,這是一個荒謬的主張。現在,我確信索賠人對他們的主張非常真誠。但當然,也有一些真誠的科學家也相信心靈致動術、飛碟和神創論……甚至芝加哥小熊隊。”(關於芝加哥小熊隊的宣告在芝加哥觀眾中非常受歡迎,引起了他們既開心又會意的笑聲!)

聽帕克斯雄辯地分享他的觀點,充分說明了個人魅力在引導人們在任何辯論中“選擇立場”,甚至在科學辯論中“選擇立場”方面具有巨大的影響力。最終,科學事實得到了證實,但一位口才出眾的科學家的魅力首先引領了公眾輿論轉向反對冷核聚變。

埃德·斯特姆斯在電影中發表了一段讓我停下來思考的宣告:“科學認為它以其思想開放和探索新思想的意願為榮,它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如此。但也有極大的不願意做出這些改變。你可以看到——這種情況以前發生在教會。教會是保守主義的堡壘。但這種情況越來越多地轉移到美國的物理學領域。”

儘管我在很多時候都將科學的理想銘記於心,但現實往往遠沒有那麼純粹,聽到斯特姆斯清晰地表達他的想法,並將它們應用到科學家在現代研究中發現自己所處的情況,這讓我深受啟發。

羅伯特·帕克在影片結尾聲稱科學是開放的(與斯特姆斯的看法相反),但在微妙地結束這種開放性的同時,再次抨擊冷核聚變和那些追求冷核聚變的人:“現在,科學中有激情存在的空間嗎?當然有。而且,我還要為那些仍然參與其中的人辯護。這就是科學的偉大之處。它是開放的。你可以質疑任何事情。如果他們想花一輩子時間回去嘗試重做那些實驗並使它們成功,他們完全有權這樣做。科學上的偉大突破通常來自那些逆流而上的人。花一輩子時間研究冷核聚變是完全可以的。我不想那樣度過我的一生。但如果這些人想質疑是否存在冷核聚變,嘿,那是他們的自由。”

導演們正在將這部電影送到各個電影節進行放映。我期待他們的最終版本能夠展出,也希望看到它在更廣泛的場所上映。當你在未來幾個月看到《信徒》來到你的城市時,一定要抽出時間觀看。

137Films正在製作他們的下一部紀錄片,名為《真相或後果》,關於新太空時代。我將在以後的文章中分享更多關於這部紀錄片的資訊。

在那之前,請記住以懷疑的態度看待每一個激動人心地宣佈的科學突破。

Joanne Manaster is a university level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lecturer with an insatiable passion for science outreach to all ages. Enjoy her quirky videos at www.joannelovesscience.com, on twitter @sciencegoddess and on her Facebook page at JoanneLovesScience

More by Joanne Manas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