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與“殺手猿”相反,最新的證據表明,我們愛好和平的靈長類動物表親可能是人類起源的更好模型。
作者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對倭黑猩猩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並將其與黑猩猩以及人類進行了比較,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結果。以下是我去年為《泰晤士高等教育》撰寫的一篇文章,題為《愛麗兒趕走卡利班》,探討了當時可用的證據,表明倭黑猩猩比黑猩猩更適合作為理解人類起源的模型。
1607 年,在被葡萄牙人囚禁在西非剛果盆地近 18 年後,英國水手安德魯·巴特爾帶著關於“猿猴怪物”的聳人聽聞的故事回到了家。根據旅行作家塞繆爾·珀切斯後來出版的編輯卷《珀切斯的朝聖之旅》的描述,巴特爾描述的兩種生物中較大的一種“在所有比例上都像一個人”,但“身材更像一個巨人……並且長著一張人臉,眼窩深陷,眉毛上長著長長的頭髮”。這些掠奪成性的野獸“成群結隊地行動,並殺死許多(村民)……它們非常強大,十個人也抓不住它們中的一個”。巴特爾的敘述,其中大部分是二手的,而且肯定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但這仍然是西方社會最早了解我們進化表親——大型猿類的途徑之一。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塑造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Simia quam similis turpissima bestia nobis(“猿猴,這個最醜陋的野獸,與我們何其相似”)。公元前 2 世紀,羅馬詩人恩尼烏斯提出的這句話,在隨後的兩千年裡,每當歐洲人遇到這種威脅著劃分人類和動物界限的生物時,都會反覆聽到。在西方,非人類靈長類動物通常被描繪成罪惡和魔鬼的化身,邪惡、輕浮、衝動和暴力,最終更多地說明了我們自己對提醒自己身上類似品質的不安,而不是它們的本性。
但猿猴被描繪成怪物的形象更具啟發性。1645 年,當主教約翰·布蘭霍爾挑戰托馬斯·霍布斯關於自由意志的觀點時,他堅持認為“自然界從不打算產生怪物”,他指的不是猿猴,而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變異體;一種與我們自身根本不自然的、相去甚遠的東西。對於巴特爾以及後來的人來說,反覆使用這個詞來描述大型猿類,表明這種經歷是如此令人不安,以至於唯一的辦法是將它們降級到思想的狹小島嶼上,在那裡可以忽略與人類的任何相似之處。借用莎士比亞當時寫的一些臺詞來說,猿猴是“奸詐的……嚎叫的……可憎的怪物”,只不過是“天生的魔鬼,教養永遠無法堅持其本性”。
事實證明,威廉·莎士比亞的《暴風雨》(1611 年),通常被認為是這位詩人最後的作品,它的創作時間非常適合讓劇作家遇到這些猿猴怪物的傳說。正如科學作家戴爾·彼得森所表明的那樣,在收錄巴特爾敘述的同一編輯卷中,還包含了一份關於百慕大群島悲慘沉船事件的報告,據知莎士比亞在編寫劇本時使用了該報告。雖然這部劇被廣泛解讀為對 17 世紀英國殖民主義的評論,但半人半獸的卡利班和他被廢黜的公爵主人普洛斯彼羅(被困在一個島嶼監獄中,學會了操縱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表明,莎士比亞可能在系統性變革時期,正在提出關於人性的更深層次的問題。卡利班被描繪成一個醜陋、自私和不忠的惡棍,他策劃在睡夢中謀殺他的主人,他幾乎體現了通常強加在猿猴身上的所有特徵,並且被稱為“怪物”的次數不下 45 次。
珀切斯在巴特爾身上尋找的那種異域旅行敘事,或者莎士比亞選擇作為他絕筆之作的異域旅行敘事,出現在西方歷史上的一個獨特時期,介於尼古拉斯·哥白尼於 1543 年出版的宇宙新模型和伽利略·伽利萊於 1632 年證實他的見解之間。隨著新的物理學和宇宙學發現正在動搖人類在天體秩序中的中心地位,生物學和大型猿類的發現開始打破自然界中先前有序的等級制度。隨著迷茫的公眾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期努力保持平衡,巴特爾等旅行者在遙遠的地方遇到的“野獸”和“殺手”最終會催生新一代的怪物,這些怪物只會變得更加迫近。
雖然很明顯,巴特爾的兩個“怪物”中較大的一隻是大猩猩,但他提到的“較小”的生物可能是黑猩猩或倭黑猩猩,因為這兩種生物都是非洲該地區的特有物種。這三個物種,連同人類和猩猩,構成了人科,更廣為人知的名稱是大型猿類(關係較遠的、唯一擁有始終一夫一妻制生活方式的長臂猿屬於單獨的分類學類別)。
2011 年 3 月線上期刊《PLoS Genetics》上發表的研究是最新一項強調我們與大型猿類密切關係的研究。它與關於猿猴是怪物(甚至可能是其最終的理由)的觀點直接矛盾,它補充了過去 20 年來進行的多次基因分析,這些分析發現,兩種潘物種——P. troglodytes(黑猩猩)和 P. paniscus(倭黑猩猩)——與人類共享約 98.8% 的 DNA。過去的“怪物”只是我們自身的微小變異。然而,最新的研究使這一比例更加接近,並提出了關於我們最親近的親戚的進化變化率可能告訴我們關於人類起源的有趣問題。
這項研究是一個國際團隊的成果,該團隊首次構建了從鼠狐猴到大型猿類的所有現存靈長類動物的全面家譜。透過對 54 個核基因區域(透過有性生殖傳遞的 DNA)進行比較分析,生成的系統發育圖建立了一個時間地圖,將 186 個物種中的每一個置於與所有其他物種在 9000 萬年期間的進化關係中。
正如基因和化石資料所顯示的那樣,人屬和潘屬在約 650 萬年前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在這種物種形成事件之後,倭黑猩猩和黑猩猩大約在 150 萬年前從它們的共同祖先中分離出來。傳統的觀點一直認為,人類與這兩個物種的關係是相同的,就像您與同一家庭中不同姨媽所生的表親的關係是相同的。然而,儘管有這種相同的關係,長期以來,黑猩猩一直是測試關於人屬-潘屬祖先會是什麼樣假設的首選模型。
“到目前為止,許多人類學家的策略都是邊緣化倭黑猩猩,”研究大型猿類行為和認知的著名靈長類動物學家弗蘭斯·德瓦爾說。德瓦爾在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的埃默裡大學耶克斯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工作。德瓦爾比其他任何研究人員都更努力地引起人們對這個近親的關注:在倭黑猩猩中,雌性聯盟恐嚇雄性,性行為像我們自己一樣多樣化,合作取代了侵略成為社會交往中的規範。
他說:“也許這項新的基因分析最終將開啟許多人的眼睛,讓他們看到我們四十年來一直聽到關於人類進化的過於狹隘的觀點。”
“自從雷蒙德·達特以來,人類學家一直認真致力於將人類視為具有攻擊性的理論,將人類的進步與戰爭以及我們所有的成就與擊敗所謂的‘次等’部落聯絡起來。”
達特是這篇“我們是冠軍”文獻的鼻祖,他於 1925 年開始寫作,當時他在前一年取得的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的基礎上,構建了他對人類進化的黑暗願景:280 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非洲南方古猿,當時是已知的最早的人類血統成員。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從未想去非洲,並且認為他在那裡的職位是一種降職,被困在偏遠地區,幾乎沒有事業晉升的希望。他偶然發現的幼年頭骨“湯恩兒童”是一個重大突破,證實了查爾斯·達爾文早在 1871 年就做出的預測。
但如果達特認為他的機會來了,那只是一種幻覺。很少有他的同事期待在非洲發現重要發現,當然也沒有人在南非。人們預期古人類進化發生在亞洲,而達特和他的兒童大小的頭骨成了笑柄。達特被同事孤立和拒絕,但卻擁有大量容易獲得的化石材料,他開始想象。就像被廢黜的普洛斯彼羅一樣,他操縱著島嶼監獄的現實,並用幻影來填補他的孤獨,他塑造了一個怪物,將在未來的歲月裡為他服務。
洞穴是促進骨骼轉化為岩石並維持穩定條件以儲存化石遺骸的理想環境。正是在這樣的一個洞穴裡,達特的“殺手猿”誕生了。隨著更多南方古猿化石被發現,受到這些地下巢穴的保護,人們發現它們通常與部分被食用的哺乳動物的丟棄殘骸有關。這種組合不太可能偶然形成,達特將這些動物解釋為我們古人類祖先的受害者,他們現在被認為是“確鑿的殺手”。
正如達特在文章“從猿到人的捕食性轉變”中所描述的那樣,人類血統因此是“食肉生物的後代,它們用暴力抓住活的獵物,將其毆打致死,撕開它們破碎的屍體,將其肢解,用受害者的熱血來滿足它們貪婪的渴望,並貪婪地吞噬著鮮血淋漓的蠕動著的肉體”。達特站在想象的屠殺之上,看到人已經出現,滿嘴鮮血,嗜殺成性。
這位祖先卡利班,一個渴望血腥暴力的生物(“敲碎他的頭骨,或用木樁捅他的肚子,或用你的刀割斷他的氣管”)在達特看來,是人類開始統治自然的開端。但遠不止他一位人類學家描繪了人類過去暴力和掠奪的習性。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恐怖事件為噩夢提供了素材,在隨後的幾十年裡,研究人員越來越多地轉向“黑暗大陸”,以尋找人類暴力最過分的行為的因果解釋。
對於美國靈長類動物學家舍伍德·沃什伯恩來說,南方古猿非洲種“已經是一個獵人”,但透過他,一種由進化磨練出的殺戮本能出現了。“人類天生具有侵略性,”沃什伯恩在《獵人》中寫道。“他天生就喜歡毀滅其他生物……其他人只不過是最危險的獵物。”諾貝爾獎得主、動物行為學家康拉德·洛倫茨也加入了他的行列,他在《論攻擊性》中寫道,我們使用工具的南方古猿祖先“立即使用他們的新武器不僅殺死獵物,還殺死他們物種的其他成員”。完成這次“突襲”的是科普作家羅伯特·阿德里,他在 20 世紀 60 年代用他的著作《非洲起源》為新一代讀者重塑了達特的願景。“我們是由崛起的猿類誕生的,而不是墮落的天使,”他寫道,“而且猿類還是武裝殺手。”
似乎沒有人注意到,幾乎沒有什麼化石證據支援這些悲觀的結論。“實際上,我們所有關於人類起源的理論都相對不受化石資料的約束,”哈佛大學古人類學家大衛·皮爾比姆在《關於早期人類的當代爭論》(1980 年)中說。“我們的理論往往更多地說明了理論家,而不是實際發生的事情。”
實際發生的事情,直到 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才被確立,完全不同。達特在人科動物洞穴中發現的散落的動物遺骸實際上是非洲食肉動物(如獅子和豹子)的殘羹剩飯。南方古猿不是掠食者;它們是獵物。雖然它們中的一些可能製造了基本的石器工具,但它們最有可能將這些工具用作切割工具,用來分割已經被更大、更危險的獵人殺死的動物。
但到那時,殺手猿的迷思已經深入人心,達特的召喚術也讓數百萬人著迷。這種形象已經在漫畫書和冒險小說中很流行,現在電影觀眾在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的《2001太空漫遊》(1968 年)的開場片段中目睹了這個怪物的起源故事。由達特的學生菲利普·托比亞斯編排,這一場景描繪了一個衣衫襤褸的南方古猿舉起一根被丟棄的股骨,攻擊他的兄弟,並用它犯下了世界上第一起謀殺案。之後,在暴力的狂喜中,這個未來的該隱將骨頭拋向天空,在數百萬年的跨越中,它變成了一個軌道飛行器。這個隱喻是顯而易見的:透過侵略、自私和暴力工具,隱藏著人類成功的秘密。罪的代價可能是死亡,但複利以人類進步的紅利支付。
“然後突然,”開創性的靈長類動物學家簡·古道爾在《希望的理由》中說,“我們發現黑猩猩也可能是殘暴的——它們像我們一樣,天性中也有陰暗的一面。”以前,殺手猿不得不被想象出來,並且操縱他們的暴力工具來創造這個怪物。但現在,屠殺是真實的。20 世紀 60 年代最早的長期實地研究開始揭示,潘氏黑猩猩是我們一直認為的怪物,證實了我們對自身本性的最壞的恐懼。黑猩猩會參與全雄突襲隊來巡邏它們的領地,並謀殺誤入附近的入侵者。有記錄的殺嬰、同類相食、謀殺群體成員以及狩獵的狂歡式殘暴的案例。後來的研究表明這些案例在媒體中很罕見或被誇大,但這似乎並不重要。解釋人類墮落的故事已經寫好了,新的“殺手猿”現在可以扮演這個角色。
哈佛大學靈長類動物學家理查德·蘭厄姆在他 1996 年的著作《惡魔般的雄性:猿類和人類暴力的起源》中解釋說:“黑猩猩式的暴力行為先於人類戰爭併為此鋪平了道路,使現代人類成為持續了 500 萬年致命攻擊習慣的茫然倖存者。”
在被禁錮在她一生都被囚禁的同一個島嶼監獄中,與她苦澀的父親一樣,普洛斯彼羅年輕的女兒米蘭達對新生活的到來感到非常高興。“這裡有多少美好的生物!”她宣佈。“哦,勇敢的新世界,裡面有這樣的人!”對於那些在期望怪物長大的人來說,對倭黑猩猩的發現激發了達特之後的一代人類似的希望的回應。許多人的悲劇在於,他們早就被瞭解,但卻被忽視了,因為它們不符合為人類起源量身定製的故事。
早在 1929 年倭黑猩猩被確認為一個獨特的物種之前,很明顯,這些猿類有些不同。1925 年,也就是達特從非洲地下洞穴中召喚出他的殺手猿的同一年,美國心理學家和靈長類動物學家羅伯特·耶克斯遇到了一隻非常不同的黑猩猩,他將其命名為“奇姆王子”。這個個體比耶克斯遇到的任何猿類都明顯更敏感、利他主義和聰明。這位偉大的心理學家當時不知道的是,奇姆王子是一隻倭黑猩猩。
“毫無疑問,即使在類人猿中也有天才,”耶克斯觀察到。“奇姆王子似乎是一位智力天才。”耶克斯對他的行為印象深刻,他將根據他的遭遇而寫的書命名為《幾乎是人》(1925 年)。
在解剖學上,還發現倭黑猩猩非常像人類,許多人最初都懷疑達特關於南方古猿非洲種是人類祖先的說法,正是因為它的頭骨與新發現的倭黑猩猩的頭骨如此相似。隨後對倭黑猩猩的研究發現,它們有規律的雙足行走、面對面交配(需要陰道有更腹側的定位)、減少的四肢和身體比例、減少的犬齒、更廣泛的飲食、更大的群體規模和減少的群體內部競爭;所有這些特徵都比黑猩猩更接近人類。最近的研究還發現,倭黑猩猩在促進社交性的激素的基因表達以及產生同情心的腦區域方面更接近人類。早在 1933 年,給予潘氏倭黑猩猩其最終分類地位的解剖學家哈羅德·庫利奇(他做了奇姆王子的屍檢)就得出結論,這種猿“可能比任何現存的黑猩猩更接近黑猩猩和人類的共同祖先”。
倭黑猩猩直接反駁了在隨後 80 年中複製的人類本性的怪異反映。雖然它們遠非被動,但它們揭示了一種透過互助而非侵略性暴力而獲得成功的物種。“從個體生存的角度來看,它們是高階靈長類動物中最成功的物種,”日本靈長類動物學家迦納孝喜說,他負責監督對野生倭黑猩猩的最長期的持續實地研究。“他們證明,個體可以在不依賴競爭和優勢-劣勢等級的情況下共存,”他在《最後的猿類》(1992 年)中寫道。
這些差異表明,自從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從共同的祖先分離以來,它們經歷了非常不同的選擇壓力,獨特的環境隨著時間的推移記錄了獨特的遺傳資訊模式。根據迦納的說法,倭黑猩猩和黑猩猩之間的差異很可能是倭黑猩猩的棲息地保持“相對穩定的森林環境”的結果,而黑猩猩則適應了更多變的環境。最近的《PLoS Genetics》分析可能反映了棲息地的這些差異,該分析表明,黑猩猩的遺傳密碼比倭黑猩猩經歷了更多的改變,估計與我們的智人-潘猿祖先的差異為 12.4%。
“如果真是這樣,”德瓦爾說,“那麼倭黑猩猩將是我們最親近的親戚,黑猩猩緊隨其後,而大猩猩則排在第三位。”從統計學上講,12.4% 的差異並沒有使倭黑猩猩比黑猩猩更接近人類(兩個潘屬物種仍然是姊妹分類群),但這讓進化研究人員對這可能意味著人類起源感到困惑。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生物人類學家約翰·霍克斯說:“他們發現黑猩猩在人類和倭黑猩猩之間每六個替換中就多出一個替換,這很奇怪。”自兩個物種從共同祖先分離以來,黑猩猩的核苷酸(構成 DNA 詞彙的 A、C、T 或 G 鹼基對)的進化速度更快,以更高的速度相互替換。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喬納森·艾森說,這與額外的研究(例如 托馬斯·馬爾克斯-博內特等人於 2009 年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研究)相吻合,這些研究表明,與人類相比,黑猩猩的基因替換率更高。在得出任何結論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但這項研究提出了關於強調黑猩猩作為人類起源模型的意義的重要問題。“如果這個速率更高,那麼它們確實應該與共同的祖先有更多的差異,”艾森說。“倭黑猩猩可能比黑猩猩更類似於人類、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共同祖先,因此可能成為了解早期人類進化的更好模型。”
在最後一幕中,莎士比亞讓普洛斯彼羅在他的怪物身上認識了自己,並把他從束縛中解放出來。“這個黑暗的東西,”他談到卡利班時說,“我承認是我的。”普洛斯彼羅的旅程很像我們自己的旅程。無論西方社會有何理由厭惡猿類,無論是為了破壞我們在自然界中心的地位,還是僅僅因為它們“在舉止和形態上不成比例”,以至於讓我們想起我們卑微的出身,請不要在意。殺手猿是我們自己的創造,而透過堅持這個迷思,我們將自己束縛在人類本性的悲觀願景中。我們可能是崛起的猿類,但這並不需要減少我們天性中更好的天使。最終,透過釋放普洛斯彼羅的怪物,我們正在釋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