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會議是相對無毛的猿人的社交梳理活動。少數人會站在人群面前,自豪地容光煥發或緊張地顫抖(視情況而定),並展示當代猿人思想的最新研究成果。當他們的聲音達到高潮時,那些端坐在下面的人會發出拍打肉體的聲音,表明他們正在注意(即使他們沒有)。然後另一隻猿人會站起來,這個過程會反覆地、長時間地繼續下去。這看起來很像現代的政治競選演說。
然而,房間裡的人越來越稀少。猿人是社會性動物,更喜歡直接參與,而不是保持被動的觀察者。這時,你更有可能在各種社交群體中發現他們,他們正在飲用刺激性飲料(那些由酵母的廢棄物或各種南美豆類製成的飲料最受歡迎)。現在在他們的自然棲息地,他們發出自己的聲音。他們可能會簡單地提及一個或另一個猿人的演講,但會迅速轉向社交梳理。因為,正如所有靈長類動物所理解的那樣,這是會議的主要目的。
牛津進化人類學家羅賓·鄧巴在他的書《梳理、八卦和語言的進化》中寫道:“聯盟是透過梳理來建立和維持的,這是猴子和猿人參與的最重要的社交活動。” “在某些物種中,一天中多達五分之一的時間可能會被用來梳理或被其他群體成員梳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得以持續。
透過與您所在領域的其他猿人見面,比喻性地梳理他們的毛髮,並建立更緊密的友誼紐帶,這有助於您與其他人建立作為社會靈長類動物的聯絡。有些人是他們部落的阿爾法成員,瞭解他們很重要;如果他們對你印象深刻,他們可能會把你帶進來,並把你與其他有影響力的猿人聯絡起來。其他人則掌握著可能幫助你解決自己部落中問題的資訊,透過與他們建立聯絡,這符合你們雙方的利益。還有一些人只是喜歡與他們可能有一段時間沒見面的其他群體成員建立更牢固的聯絡所帶來的歸屬感。你可以稱之為社會化、社群建設或民主。然而,最重要的是,會議只關乎一件事:社交梳理。觀察講臺上的猿人只是把他們聚集在一起的藉口。
我最近參加了 Science Online,這是一年一度在北卡羅來納州羅利舉行的科學和社交媒體融合會議。 Science Online 現在是第六年,是由 Bora Zivkovic 和 Anton Zuiker 基於 非正式會議 的概念而創立的。這意味著社交梳理已融入到活動的各個方面。每個會議都由任何有動力的群體成員組織,主持人不會把自己表現為擁有所有猿人智慧的人,而是作為指導員,幫助引導參與性討論朝著有用的方向發展(或至少防止其偏離軌道)。非正式會議圍繞著以下 原則 構建
觀眾的專業知識總和大於臺上人的專業知識總和。
傳統上,這種參與式組織只能透過使用社交媒體工具來實現,這些工具允許居住在不同城市以及不同國家的人們在共同的論壇中互動。因此,Science Online 以及多年來發展起來的其他非正式會議(例如 SciFoo、BarCamp 或 THATCamp)主要由精通技術的人組成,這不足為奇。但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並且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從 布魯克林 到 伯克利 的城市中的本地 DIY 工作坊和技能分享。
最近,這種組織模式呈現出政治維度。畢竟,政治是一種社會活動。 2009 年,克里斯·哈欽斯在舊金山提出了 LaidOffCamp 的想法,這是一個由新失業者組織和參加的研討會,旨在分享從如何更簡單(和更便宜)地生活到在垂死的經濟中尋找工作技巧的各種技能。這個想法迅速擴充套件,LaidOffCamp 活動繼續在紐約、芝加哥、邁阿密、拉斯維加斯、鳳凰城、洛杉磯和鹽湖城(以及其他城市)組織。但去年,參與式組織成為主流。佔領華爾街採用了相同的方法,即讓臺上的人成為促進者,而不是領導者。透過接受來自人群的提案,並透過人肉麥克風放大,附近的人會重複每一句話,以便其他人也能聽到,促進者的作用是促進整個群體就行動方針達成共識。 回溯到 民粹主義路易斯安那州州長休伊·P·朗的座右銘,眾包使得“人人為王,但無人戴冠”。
這也是最自然的組織形式。作為一個物種,我們在 僅僅幾百人的社會群體中蓬勃發展,“領導”是一種不斷變化的觀念,它是 基於功績和聲望的。大約 12,000 年前,隨著農業的發明,才出現了擁有穩固等級制度的大型定居社會,隨之而來的是自封的專家階層。世襲的神王,被一群顧問和馬屁精包圍著,成為了我們狩獵採集祖先中存在的鬆散結構等級制度的變態誇張。功績被特權所取代,聲望可以被繼承或購買,而不是透過努力獲得。決策總是自上而下的,代表了當權者的利益,偶爾也代表其他所有人的利益。現代機構——無論是政府、宗教、商業還是學術機構——都是這種垂直組織形式的繼承者。參與式或“橫向”組織的優勢在於,它更接近於直接受決策影響的人的利益,無論是 政府和私營行業的僱員,還是 關注的公民。非正式會議是橫向教育方法。
對於 Science Online,以及近年來出現的其他非正式會議或技能分享,最終的結果是觀眾更加知情和積極參與。當社交梳理得到促進時,我們的物種才會真正蓬勃發展。“非正式會議最重要的標誌之一是有意義且富有成效的對話——無論這些對話是發生在大型群體、小型群體還是兩三個與會者之間,”密歇根州立大學人類學助理教授伊桑·瓦特拉爾在《高等教育紀事報》上 寫道。“我認為非正式會議在學術生態系統中填補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空白。”這些是 在實體活動結束後很長時間仍然持續的對話,這是我無法對會議通常採用的更傳統方法說的話。在連續五年參加 Science Online 之後,我可以向你保證,有一隻猿人正熱切地期待著 #scio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