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的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點選此處檢視第二部分:莎拉·布拉弗·赫迪關於母性進化教訓的訪談
在本週《泰晤士高等教育》的封面文章中,我介紹了著名靈長類動物學家和進化理論家莎拉·布拉弗·赫迪的生活和工作。雖然她從未想成為一名激進分子,但她對靈長類動物學和進化生物學如何看待女性策略以及對嬰兒的進化影響產生了激進的影響。赫迪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馬薩諸塞州劍橋的拉德克利夫學院,並獲得了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她是前古根海姆學者,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和加州科學院的成員。她目前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榮譽退休教授。
在我們的討論中,赫迪探討了她自己的生活以及她的個人經歷如何啟發她提出與許多科學同事不同的問題。雖然強調母親及其後代的進化選擇壓力似乎不是一個特別戲劇性的想法,但這深刻地揭示了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學過程一部分的無意識(有時是完全有意識的)性別歧視。透過她的著作,如《從未進化的女人》(被《紐約時報》選為1981年的傑出書籍之一)、《自然母親:母親、嬰兒和自然選擇的歷史》(被《出版商週刊》和《圖書館雜誌》選為1999年的“最佳書籍”之一)以及她最新的著作《母親與他人:相互理解的進化起源》,赫迪挑戰並超越了生物學家自維多利亞時代以來持有的許多有缺陷的假設。這是一項持續激發和啟發新一代科學家的工作,並且對我的科學工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發現和塑造當今世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埃裡克·邁克爾·約翰遜:您認為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待母親和嬰兒為什麼重要?
莎拉·布拉弗·赫迪:如果我們真的想提升達爾文的意識,我們需要擴大進化視角,將達爾文對母親和嬰兒的選擇壓力納入其中。我們人類的許多敘事都是關於選擇壓力的,但是,當你停下來思考和剖析這些假設時,它們實際上是關於男性選擇壓力的:狩獵假設或致命的群體間衝突假設來解釋人類大腦。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女性沒有大腦?
約翰遜:在《動物行為領袖》一書中發表的自傳草圖中,您寫道:“我後來對父系婚姻、男性偏向的繼承權、女性性行為以及人們對控制它的痴迷興趣絕非偶然。”您何時開始對這些主題感興趣的?當時您的一些主要動機是什麼?
赫迪:你必須考慮到我長大和生活的年代。那是在德克薩斯州南部。我出生於1946年,所以我在 50 年代長大。這是一個非常隔離的,而且是非常父權的社會。在休斯頓長大很像在南非長大。在我的家庭中,男性也扮演著非常特殊的角色。從某種意義上說,好訊息是我是家裡最終五個女兒中的第三個女兒。這是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我算是備用的女繼承人。所以他們不太注意我在做什麼,儘管他們肯定對我應該嫁給誰以及我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有著非常固定的想法。但是一旦我離開學校,我就基本上被拋在腦後了,這對我有好處。所以我 16 歲就離開了學校,我認為那是我智力發展的開始。
約翰遜:這正值貝蒂·弗裡丹後來稱之為“女性的奧秘”的時期。您在周圍的女性身上看到了哪些這種不滿的表現?當您期望從成年人那裡獲得女性榜樣時,您作為一個女孩如何理解這一點?
赫迪:哦,埃裡克,我太糊塗了。我不明白。我沒有任何政治意識。我真的是在自己摸索。我仍然記得坐在哈佛大學的類人猿研討會上,討論圍繞著女性被群體之間交換作為連線男性兄弟情誼和實現群體之間聯盟的一種方式。我記得自己想,“這一定就像一個黑人聽著支援三K黨的講座一樣。”我對我長大的文化以及女性在其中的地位一無所知。我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如何運作的。我從周圍政治意識更強的人那裡學習,我想他們經常對我幼稚感到震驚。當時,靈長類動物的行為和整個進化事業都沉浸在這些非常維多利亞時代的偏見中。因此,即使在我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之前,我就在非常本能的層面上做出了反應。
約翰遜:當您進入大學時呢?
赫迪:我[1969 年從拉德克利夫]畢業的那一年,哈佛大學沒有一位女教授,我是我教授的第一位女研究生。女性榜樣,尤其是在科學領域,幾乎不存在。對我來說,更接近生物學與成為文化人類學的本科生是不同的。關於靈長類動物社會生活的主要敘事是熱帶草原狒狒,雄性非常政治化和占主導地位,他們會互相支援,以便他們能夠控制雌性。您熟悉這些故事嗎?
約翰遜:當然,那是當時人類進化的主要正規化之一。
赫迪:確實如此。這就是我聽到的,也是我回應的。人們真的沒有考慮過女性之間存在多少差異。請記住,當時的模型認為,男性的繁殖成功率存在差異,而女性的繁殖成功率不存在差異。假設每個女性都會成為母親,並將其繁殖能力最大化,因此女性會產生大致相同數量的後代,而男性,他們可能會做得非常出色,或者完全為零,這被稱為“貝特曼正規化”。據推測,由於卵巢比精子更大、資源更豐富,這意味著有許多微小的精子積極競爭一個大的、資源豐富的卵子。這是假設男性比女性承受更強的選擇壓力的基礎。
約翰遜:是什麼讓您質疑這種正規化?
赫迪:在我開始研究長尾葉猴之後,我才開始意識到女性繁殖成功的變異來源有很多。這使舊的正規化受到質疑。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男性基本上是一夫多妻制[有多個性伴侶],而女性是一夫一妻制[只有一個性伴侶]。觀察長尾葉猴使我相信這不是真的。當我查閱更廣泛的文獻時,我意識到女性多性交配在靈長類動物中實際上有多麼普遍。現在我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靈長類動物,而是整個動物王國。
這一切都開始在當時出現,並且在我為 1985 年由露絲·布萊爾組織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公開的女權主義會議準備的一篇論文中真正形成了。我幾乎沒有生物學的同事閱讀過那篇論文——當時是“同情心、一妻多夫制和害羞女性的神話”,但最近它在埃利奧特·索伯的《進化生物學的概念問題》中重新發表[第 131-160 頁]。這篇文章是關於貝特曼正規化是多麼不適用或被錯誤地應用。女性出於多種原因與多個男性交配的選擇要多得多,從遺傳原因到提取更多投資或混淆親子關係問題。到了 20 世紀 70 年代,我意識到長尾葉猴身上發生的是親子關係混亂。但當時這是一種異端邪說。現在我認為這已被廣泛接受。我認為這個想法的歷史和女權主義淵源已經被遺忘了,這在某種程度上太糟糕了,因為我們知道當你遺忘歷史時會發生什麼,舊的錯誤會重複出現,舊的偏見會重新插入。我看不出為什麼其中一些相同的偏見不會以其他形式捲土重來,就像今天在我們的政治領域中發生的那樣。
約翰遜:早些時候,我採訪了您關於父系居住模式以及它如何改變女性的性選擇。相比之下,母系社會更可能是平等的。導致這兩個系統之間差異的因素是什麼?
赫迪:我認為在女性擁有更多發言權的社會中,並且這往往是母系居住和母系血統的社會,或者像許多小規模的狩獵採集者一樣,您擁有多孔的社會邊界和靈活的居住模式。如果我必須說我們的祖先有什麼樣的居住模式,那它會非常靈活,弗蘭克·馬洛稱之為多本地居住。這意味著他們有時是母系居住,與女性的家人住在一起,有時是父系居住,與男性的家人住在一起。或者,他們有時不住在任何一個家庭中,因為如果有人有壓迫行為,他們可以透過用腳投票搬走。我認為這些多孔的邊界和靈活的居住模式對我們的祖先非常重要。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人口的增加和財產變得更加重要,並且保衛財產也變得重要,那時群體之間移動變得更加困難。邊界變得不那麼多孔,而且男性也傾向於聚在一起。兒子們會呆在兄弟和父親附近,因為他們是保衛特定資源的最好盟友。
正如我所懷疑的那樣,我相信在人類歷史上直到相當近的時期——當然,對我來說,最近意味著1萬到2萬年前——人們並沒有捍衛資源。當時的活動範圍非常大,很難想象有人會捍衛它們。當時也沒有財產,所以他們也沒有捍衛財產。有些人認為他們捍衛女性,因為男人總是會尋找額外的妻子和額外的女性來交配。但問題是,在狩獵採集者中,成功繁殖的方式是獲得來自他人的異親幫助和供給幫助。任何到處殺害妻子親屬並偷竊女性的人,其撫養後代的機會都會降低。這些好戰的兄弟群體直到人們開始變得更加定居後才出現。由於這些原因,我認為我們狩獵採集的祖先擁有靈活的居住模式,群體邊界是多孔的。
約翰遜:正如你在最新著作《母親與他人》中所論述的那樣,人類進化為合作繁殖者。然而,大多數心理學研究(以及幾乎所有育兒建議書籍)都假設核心家庭是人類天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假設如何影響父母收到的建議型別?
赫迪:當我完成《母性自然》時,我意識到,除非我們的祖先是合作繁殖者,否則具有人類生命史特徵的猿類根本不可能進化。我所說的合作繁殖是指一個物種,其中異親,即父母以外的個體,幫助照顧並供給幼崽。這是對人類生命史特徵的最佳解釋,人類擁有非常長的依賴期,這是研究狩獵採集者的民族學家所記錄的。在其他猿類中,一旦幼崽斷奶,它們基本上在營養上就獨立了。但在人類中,後代要到18-20歲才能產生與他們消耗的卡路里一樣多的卡路里。因此,依賴性持續了很長時間。希拉德·卡普蘭的工作對我來說非常重要。他估計,將一個人類從出生撫養到營養獨立需要1300萬卡路里,這遠遠超過一個女人自己所能提供的。此外,像克里斯汀·霍克斯和詹姆斯·奧康奈爾這樣的民族學家的工作表明,這需要的能量遠遠超過母親和父親所能提供的。
約翰遜:那麼是誰在幫忙呢?
赫迪:這就是不同觀點被提出的地方,我採取的觀點是這非常具有機會性,母親會盡力從任何地方獲得幫助。它可以來自祖母,正如克里斯汀·霍克斯所強調的那樣,以及絕經後的女性。它也可以來自父親和可能是父親的男性,來自父系親屬、母系親屬、年長的兄弟姐妹、姑姑、叔叔,甚至有時來自碰巧在群體中並透過幫助撫養幼崽來賺取收入的非親屬。這將是各種各樣的幫手,儘管他們是孩子非常熟悉的群體成員。
約翰遜:這種人類的過去如何幫助我們今天設計更相容、更適合兒童需求的育兒系統?
赫迪:我們從博爾比那裡學到的是,依戀理論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孩子們需要這種來自周圍人之間密切關係的的安全感。但我與博爾比不同的地方在於,我認為母親是唯一的依戀物件。當然,後來,在瑪麗·安斯沃思的影響下,博爾比確實在某種程度上糾正了自己的觀點,所以我想讚揚博爾比在他職業生涯中改變了他的觀點。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他認為母親不僅僅是主要的照顧者,她是唯一最重要的人。因此,大多數關於依戀理論的研究都集中在嬰兒與母親的關係上。然而,少數真正研究的表明,擁有多個依戀物件的孩子能夠更好地整合多個人的觀點。馬里納斯·馮·伊茲多恩和阿維·薩吉-施瓦茨的工作在這方面對我很重要。視角轉換是人類與我們一些最親近的猿類親屬之間的關鍵差異之一。我們真的不知道,例如,一個從母親和祖母那裡獲得相等照顧或者更多來自父親的照顧的孩子,是否不能像與母親一樣對那個人感到安全。但是,我預測他們會感到安全。
約翰遜:如果像您所說的那樣,我們進化為合作繁殖者,那麼標準的家庭核心家庭假設如何影響人類的育兒方式?
赫迪:我認為這不能與父權制傳統分開。生活在父系居住環境中的女性被丈夫的家人包圍。她是一個相當孤立的人物,她的角色本質上是父系的繁殖機器。她在丈夫的社群中不會得到社會支援。從這種悠久的傳統中,出現了這種將母親視為一個無私奉獻、完全投入到自己孩子身上的生物的觀點。我回顧了一些西歐早期對母性的刻板印象,所有這些都與慈善的概念混淆在一起,女人將自己奉獻出來作為女人應該成為的樣子。如果你停下來思考一下,你會意識到這些都是從父系和男性的角度來看的。它並沒有真正考慮到女性的角度。
點選此處檢視第二部分:莎拉·布拉弗·赫迪關於母性進化教訓的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