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延長母乳餵養在大多數人類和靈長類社會中是常態。那麼,為什麼我們是奇怪的那一個?
我的兒子下個月就三歲了,他還在吃母乳。換句話說,他是一個典型的靈長類動物。然而,當我告訴大多數人這件事時,我得到的反應從輕微的困惑到嚴重的不適不等。他們的擔憂通常是,延長母乳餵養可能會阻礙他的獨立性和情感發展——用巴爾的摩西奈醫院赫爾曼和沃爾特·薩繆爾森兒童醫院的兒科醫生邁克爾·佐利科弗的話來說,是“萊納斯毯子綜合症”。更糟糕的是,他們暗示這甚至可能導致“破壞性的”性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將困擾他一生。他們可能是對的嗎?正如福克斯新聞的精神病學家基思·阿布洛在回應《時代》雜誌關於依戀育兒的挑釁性封面文章時所寫的那樣,我們的選擇是否是“心理災難的處方”?停止母乳餵養的自然年齡到底是什麼時候?
我在人類進化研究中學到的一件事是,人們很快就會認為他們所做的事情是“自然的”,僅僅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其他做法不同的例子。靈長類動物的大腦是一種模式識別機器,它能夠快速識別我們環境中的規律性。但是,當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相同的模式時,很容易成為所謂的確認偏誤的受害者,或者因為我們使用的證據並非來自足夠廣泛的樣本而得出錯誤的結論。為了避免在延長母乳餵養問題上陷入這種偏見,最好的方法是從儘可能大的樣本中提取資料:整個靈長類譜系。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今天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他們發表在頂尖科學期刊《進化》上的經典論文“靈長類動物的生活史變化”中,牛津大學的英國動物學家保羅·H·哈維和劍橋大學的蒂姆·克拉頓-布洛克發表了當時可獲得的關於世界靈長類動物的最全面的資料。他們測量的變數包括 135 種靈長類動物(包括人類)的產仔數和斷奶年齡到成年雌性體重和動情週期的長度等所有內容。透過使用一種稱為迴歸分析的統計方法分析這些變數之間的關係,他們識別出了在靈長類類群中普遍存在的驚人模式。
一個特別強的相關性是,成年雌性體重與它們的後代斷奶年齡密切相關,以至於知道前者就能以 91% 的成功率預測後者。因此,正如人類學家凱瑟琳·A·德特維勒在她的著作《母乳餵養:生物文化視角》(與帕特里夏·斯圖爾特-麥卡丹合編)中所展示的那樣,可以計算出幼年靈長類動物的斷奶年齡(以天為單位)等於其母親體重(以克為單位)的 0.56 次方的 2.71 倍。根據世界各地女性體型的範圍(從南非的 !Kung-San 人到北極因紐特人),這一計算預測,人類的平均斷奶年齡應在 2.8 到 3.7 歲之間。
這個預測對我們人類有多大的適用性?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彙編的資料,世界上一半的人口繼續母乳餵養至少到兩歲。此外,在這些情況下,斷奶並不意味著完全停止母乳餵養。它只是意味著引入固體食物,並補充母乳餵養幾個月甚至幾年。然而,這些統計資料都來自久坐的農業社會,這些社會至少與兒童發展的現代趨勢有一些聯絡。那麼,那些生活方式最像我們更新世祖先的社會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耶魯大學人類學家克萊蘭·斯特恩斯·福特利用了現有最大的人類學資料歷史資料——人類關係區域檔案,並分析了 64 個非西方“傳統”社會(小型園藝和狩獵採集人口)的斷奶年齡。他的分析(見下面的圖 1)確定平均斷奶年齡約為三歲,正如哈維和克拉頓-布洛克的資料所預測的那樣。此外,由於這些傳統社會分散在世界各地,並且彼此沒有聯絡(或者通常除了來訪的人類學家之外沒有人),因此這些社會提供了足夠廣泛的樣本量,以避免確認偏誤的問題。
人類學家巴里·休利特和心理學家邁克爾·蘭姆在他們的著作《狩獵採集童年》中寫道:“無論生態如何,狩獵採集群體的特徵都是頻繁和長時間的母乳餵養以及極高的親子身體接觸和接近程度。”
與傳統社會和非西方國家的這些全球趨勢相反,美國政府的資料估計,只有不到 15% 的美國人在嬰兒滿六個月後繼續母乳餵養(而加拿大的比例略高,平均約為 25%)。同樣,正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家庭資料庫 [PDF] 詳細說明的那樣,西歐的大多數國家與北美一樣,都集中在 15-25% 的範圍內。
因此,全球趨勢似乎相對簡單:大多數人類傾向於在生命史中的相似階段斷奶,這根據我們相對較大的體型,結果約為三歲。然後,可以根據特定文化中的環境或傳統來調整此斷奶年齡。然而,西方國家似乎是我們人類自然行為的異類。在這一點上,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觀點與靈長類動物生命史的預測一致。這兩個全球衛生組織建議以下幾點
出生後一小時內開始母乳餵養;前六個月進行純母乳餵養;以及繼續母乳餵養兩年或更長時間,同時在第六個月開始安全、營養充足、適合年齡、有反應的輔食餵養。
延長母乳餵養的好處在欠發達國家和工業化國家都得到了證實。例如,流行病學家西蒙·庫辛斯為《世界衛生組織簡報》在布吉納法索進行的研究以及凱瑟琳·M·巴克利博士為《人類哺乳雜誌》在華盛頓特區進行的研究都表明,延長母乳餵養至三歲會導致營養不良率低於那些沒有長時間母乳餵養的人。
更長時間的母乳餵養也被證明可以顯著提高兒童對傳染病的免疫反應。哥本哈根大學的卡雷·莫爾巴克和同事在《英國醫學雜誌》上撰文,分析了西非共和國幾內亞比索斷奶和部分母乳餵養兒童的腹瀉發病率。他們確定,母乳餵養的兒童不僅比斷奶的兒童生病次數少,而且那些持續部分母乳餵養到三歲的兒童的感染率最低。正如作者總結的那樣
除了斷奶兒童的腹瀉發病率明顯較高之外,母乳餵養的兒童在生命的第二年腹瀉率明顯下降也令人驚訝,因為年長的兒童是不定期母乳餵養的,他們的主要飲食與成人相同。
挪威奧斯陸國際衛生部的埃裡克·伯勒和同事在《兒科學報》雜誌上報道,在不丹東部農村地區也發現了相同的結果。
作者寫道:“12 到 36 個月之間的母乳餵養與降低腹瀉風險有關。”“母乳餵養的兒童在雨季也明顯增加了體重,並且母乳餵養可以保護兒童免受腹瀉引起的體重減輕。”
因此,美國異常低的母乳餵養水平具有公共衛生影響,而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最終,母親——以及父親——需要自己決定他們對母乳餵養感到舒適的程度。然而,作為一個社會,我們可以透過確保每個人都能獲得可靠的資訊並創造積極的環境來支援他們的選擇,從而使母乳餵養的母親不會因為做畢竟只是自然的事情而受到社會汙名化或價值判斷。
這篇文章已根據其最初的出現方式進行了更正。凱瑟琳·A·德特維勒計算出人類斷奶應該發生在 2.8 到 3.7 歲之間,而不是哈維和克拉頓-布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