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三個臭皮匠》是我父母之間持續爭論的根源。我父親引導我和我哥哥看他們的滑稽表演,並且經常在我們模仿他們在電視機前的肢體搞笑時和我們一起大笑。但是,對於我的母親來說,這三個臭皮匠的虛假暴力和摔跤簡直是荒謬的,她擔心這種鼓勵的身體遊戲會導致我們其中一人受傷的打鬥。她更喜歡我們看勞雷爾和哈迪。
“讓男孩們像個男孩,”是我父親通常的回應。只有當事情失去控制時,他才會介入。我母親輸掉了這場爭論,並且在我們整個童年時期,每次聽到我們中的一個人在敲打對方的頭後說“Nyuk, nyuk, nyuk”時,她都會明顯地感到失望(通常是我)。“哦,你這小子,嗯?”我哥哥模仿著,然後迅速追了上去。
但是我的父母中哪一方是正確的,有沒有辦法弄清楚?事實上,粗暴的打鬧遊戲並不侷限於人類,理解非人類動物為什麼會參與這種行為是一項嚴肅的任務,研究人員最近已經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結論。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義大利比薩大學的靈長類動物學家、倫理學、生態學和進化論教授伊麗莎白·帕拉吉說:“社交遊戲可能在建立和維持未來可能彼此互動的動物之間的關係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根據這種“社交技能假說”,遊戲行為具有適應功能,可以幫助個體動物測試其社會關係的邊界,並瞭解什麼是(什麼不是)適當的行為。在她對倭黑猩猩的遊戲行為的研究中,她發現,在進食等壓力時期之前,遊戲行為會顯著增加。她的解釋是,遊戲行為可以緩解緊張情緒,從而減少攻擊性。
她說:“倭黑猩猩透過增加社交遊戲的頻率來預測進食帶來的即將到來的緊張情緒,從而使覓食變得和平。” 當然,我親眼目睹了這一點,它看起來並不總是那麼和平。
早上 9 點鐘已經悶熱難耐了,我正瘋狂地記錄著我透過望遠鏡看到的景象。一個黑色的、毛茸茸的手臂毫無預警地伸出來,打了一個毫無戒心的受害者,立即引發了一場瘋狂的追逐,驚醒了整個部落。這隻肌肉發達的猿猴露出下排牙齒,在興奮的尖叫聲中猛撲向襲擊者,之後在樹冠下響起響亮的拍打聲,標誌著敵對行動的結束。還擊之後,我稱之為亞倫的年輕倭黑猩猩平靜地走開了,讓朱曼吉揉著肩膀,盯著地面,如果他是人類,這會被解釋為在護理受傷的自尊心。然而,不出所料,不到十五分鐘,朱曼吉又開始行動了,偷偷靠近他年長而強壯的玩伴,給他貼上標籤,並重新開始追逐。一旦我習慣了這種日常活動,我意識到我可能一直在觀看莫和柯利(頭髮更多一些)在友善的爭強好勝的精神中互相攻擊。
我在倭黑猩猩實地研究中觀察到的相同行為是大型猿類中的常見模式。與兒童的捉迷藏遊戲非常相似,一個人拍打另一個人,然後逃跑,只有當他們自己被“標記”後才反過來追逐。最近對大猩猩的研究發現了相同的遊戲行為,並提出這些大型猿類正在利用這個遊戲來挑戰不平等並學習重要的社會課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dmr-RBfDXw
瑞士蘇黎世動物園的瑪麗娜·羅斯拍攝的一段追逐影片。
由探索新聞提供。
研究人員埃德溫·範·利文、埃爾克·齊默爾曼和瑪麗娜·達維拉·羅斯在《皇家學會生物學快報》雜誌上撰文表明,大猩猩表現出對不平等的理解,他們會利用這種理解來改變他們在不斷變化的社會條件下的行為。範·利文和同事沒有像我在單個部落中看到的少數孤立的例子那樣,而是調查了六個不同的大猩猩社會群體中發生的 86 次戰鬥。此外,在他們對資料的分析中,有一些顯著的規律性反覆出現。
在超過 85% 的遊戲中,都是追逐者首先採取行動逃跑,也是逃跑的那個人。這表明人們隱含地理解,標記行為會導致不平等的關係,因此會預期被標記的個人會做出回應。透過這種方式,遊戲教會了關於公平以及如何在社會群體中做出反應的重要社會課程。
羅斯博士說:“遊戲讓大猩猩可以提高他們的身體和社會技能,並瞭解他們的社會夥伴。”
也可能是對不平等的理解首先激發了追逐者的動力。社會等級較低的大猩猩不僅是通常的追逐者,而且他們再次追逐的可能性也是比那些更佔優勢的大猩猩高出兩倍。這表明,該遊戲是挑戰不平等並推動其在整個群體中發展社會行為的一種方式。此外,透過在遊戲中學習這些課程,有助於避免成年人進行此類直接挑戰而產生的代價高昂的攻擊性。
先前對大型猿類的研究表明,他們具有理解這種不平等和公平的認知能力。莎拉·布羅斯南去年發表的研究表明,如果食物獎勵分配不公,黑猩猩會拒絕接受食物獎勵,即使是對那些從中受益的人。當面臨資源分配不均時,這種拒絕合作的行為可能與這些捉迷藏遊戲具有社會相似之處。透過挑戰等級邊界,這些青少年正在學習將在成年時期為他們服務的技能,這種行為最終會提高適應性。
我們孩子玩的遊戲通常會讓他們為成年後所需的複雜社會技能做好準備,看來在這方面,我們並非是唯一的大猿類。考慮到孩子們在確定他們在社交遊戲中的公平性時付出的關注和努力,如果從這些行為中獲得的道德教訓也在我們的猿類表兄弟身上得到學習,那也不足為奇。
對於我的母親來說,《三個臭皮匠》的粗暴喜劇可能看起來像是在鼓勵暴力,但是霍華德、費恩和霍華德是否意識到這一點並不重要,他們只是在拿年輕的猿類每天都在做的事情開玩笑。透過彼此挑戰(以及那些經常成為他們笑柄的上流社會),他們正在挑戰不平等,從而最終使他們都同樣荒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4-spBDcJyk
《三個臭皮匠》中的一個場景,《在甜蜜的餡餅和餡餅中》(1941 年)
哥倫比亞影業發行(現已進入公共領域)
參考
範·利文,E.、齊默爾曼,E. 和羅斯,M.(2011)。應對不平等:大猩猩在玩耍打鬥期間試圖保持其競爭優勢,《生物學快報》 7 (1), 39-42. DOI:10.1098/rsbl.2010.0482
帕拉吉,E.(2006)。倭黑猩猩(Pan paniscus)和黑猩猩(Pan troglodytes)的社交遊戲:對自然社會系統和個體間關係的影響,《美國體質人類學雜誌》 129 (3), 418–426。DOI:10.1002/ajpa.20289
這篇文章的早期版本曾在《連線》上發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