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瑪麗·斯塔什殺死她嬰兒的那天,芝加哥第十九選區瀰漫著過熟的水果和煤油的味道。根據1911年7月29日的《芝加哥論壇報》報道,這位來自奧地利的失業單身母親,前一週早些時候離開了庫克縣醫院,“抱著嬰兒在芝加哥遊蕩了兩天,尋找工作。” 但由於日益嚴重的勞工危機導致近25萬人失業,即使沒有新生兒,她的搜尋也會很困難。
似乎這還不夠,第二天,三百多名警察湧向麥克斯韋爾街周圍的移民區,被描述為“自去年服裝工人罷工以來,芝加哥從未出現過的騷亂和混亂的一天”。馬車被掀翻,雜貨店的窗戶被砸碎,水果車被潑上燃料,這是小販、警察和罷工破壞者之間絕望的鬥爭。在隨後的詭異寂靜中,瑪麗·斯塔什悄悄地勒死了她的嬰兒。她抱著軟弱無力的孩子,然後將屍體運了幾英里,後來在卡羅爾大街的一處住宅後面被發現。
女權主義學者麗貝卡·海曼解釋說:“母嬰殺害的案例令人震驚,因為它們似乎違反了內在的自然規律。” 人們認為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絕對的,這是一個進化事實,女性天生具有“養育的母性本能”。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法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縱觀歷史,從虛構的美狄亞到現代的悲慘報道,女性在各種情況下剝奪了自己孩子的生命,無論是為了懲罰父親、逃避做母親的負擔,還是為了保護孩子免受她們認為比死亡更糟糕的命運的威脅。在這方面,人類與非人類動物有著又一個共同的特徵,儘管這是一個悲劇性的特徵,因為在許多物種中,人們觀察到雌性拋棄、虐待,甚至殺死自己的後代。為了強調母性在當今人類社會中的重要性,我們如何才能最好地理解這種行為,以便更好地預測和預防其再次發生?
在瑪麗·斯塔什奪走她孩子生命的一百年後,另一位來自芝加哥的移民可能有一些答案。達里奧·馬斯特里皮耶裡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靈長類動物的母性行為。特別是,他專注於影響母親對幼崽的動機的因素。作為芝加哥大學比較人類發展、進化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和精神病學的教授,他取得了大多數科學家夢寐以求的跨學科成功。他的153篇學術論文和六本書被學者們(包括這篇)在世界頂尖的科學期刊上引用了一千多次。他的最新論文發表在2011年6月的《美國靈長類動物學雜誌》上。在文中,馬斯特里皮耶裡闡述了他在過去二十年中建立的論點,表明對母性行為影響最嚴重的因素之一,也是可能產生致命後果的因素,在現代生活中非常普遍,幾乎是看不見的:壓力。
當然,與大多數醫生的建議相反,壓力實際上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母親期間具有適應性。每當動物經歷壓力情況時,無論是追逐瞪羚、逃脫鷹的襲擊,還是約一個可愛的傢伙出去約會,我們的腎上腺都會向血液中釋放大量的皮質醇激素。反過來,皮質醇會增加葡萄糖的產生,並有助於代謝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以獲得更多的血糖。瞬間,我們就有足夠的能量來攻擊或逃跑,這取決於具體情況。因此,壓力是一種適應性反應,為身體應對逆境做好準備。
無論是在懷孕期間還是分娩後,新母親和有經驗的母親的皮質醇都會顯著增加。這表明,對於任何人來說都不會感到意外,母親期是雌性靈長類動物生活中壓力特別大的時期。達里奧·馬斯特里皮耶裡之前已經表明,這種反應與保護行為直接相關,這些行為可以保護母親的嬰兒免受傷害。例如,在一項研究中,當觀察到它們的嬰兒靠近危險的群體成員時,表現出高度焦慮(例如重複自我抓撓,這是一種與高皮質醇水平相關的行為)的恆河猴母親,更有可能立即干預並將其取回。
馬斯特里皮耶裡解釋說:“母親的焦慮可以顯著提高後代存活的機會和父母的生殖成功率。” 自然選擇為母親提供了一個早期預警系統,可以在其他人意識到危險之前就提醒她們注意危險。
然而,正如格言所說,好事也可能過猶不及。除了增加身體可用的能量外,皮質醇還用於抑制其他系統,例如消化或免疫功能,這些系統可以在短期內被忽略。斯坦福大學神經科學家羅伯特·薩波爾斯基在他的書《斑馬為什麼不會得胃潰瘍》中幽默地說,原因應該相對簡單
“當您試圖避免成為別人的午餐時,您有比消化早餐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但是,長期或過度的壓力會導致嚴重的生理損傷和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它還會導致馬斯特里皮耶裡所說的“情緒失調”,或者將原本具有適應性的反應變成潛在的危險過度反應。
馬斯特里皮耶裡說:“大量證據表明,由於壓力而導致皮質醇水平極高或長期升高會損害母性動機,並導致適應不良的育兒行為。”
馬斯特里皮耶裡進行了大量研究,證明了高壓力水平與適應不良的育兒行為之間的聯絡。例如,他的研究表明,在短尾猴中,對嬰兒的母性虐待通常是由社會壓力事件引發的。同樣,他發現虐待恆河猴的母親具有與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人相似的神經化學特徵。
馬斯特里皮耶裡說:“具體而言,在人類中,壓力已被證明是產後抑鬱症以及兒童忽視和虐待的主要危險因素。” 但他的最新發現最能揭示壓力和母性如何以與當今社會驚人相關的方式相互作用。
雖然它的外觀暗示著一個晶瑩剔透的藍色海水、棕櫚樹和白色沙灘的田園烏托邦,但聖地亞哥島實際上是階級戰爭的溫床。七十多年來,這個加勒比海島一直是恆河猴的供應殖民地的所在地,它為研究壓力和群體動態的影響提供了理想的條件。
在兩年的時間裡,馬斯特里皮耶裡和他的博士生克里斯蒂·霍夫曼研究了70只雌性(均為經驗豐富的母親)的皮質醇反應。定期從每個人身上採集血樣,並記錄行為資料,以確定母親之間的支配等級。該研究證實了早期的結果,表明所有母親從受孕到斷奶結束都對壓力有更高的反應。然而,皮質醇水平變化最大的是等級最低的雌性,是等級較高的雌性的四倍。科學家們說,對此最有可能的解釋是缺乏控制。
霍夫曼說:“低等級的母親可能認為自己的嬰兒比中高等級的雌性更容易受到其他群體成員的威脅。” 然而,與等級較高的雌性不同,這些地位較低的母親“在為後代提供保護的能力方面受到更大的限制”。
為了支援這種解釋,該團隊分析了該殖民地十年間的死亡記錄,發現低等級雌性所生的嬰兒在第一年死亡的可能性遠高於高等級雌性所生的嬰兒。結果,低等級的母親生活在持續的恐慌狀態中。資源更難獲得,而且到處都存在危險,不僅對她們自己,尤其是對她們的後代。由於無法控制周圍的社會力量,她們天生的預警系統發出高度警報,她們的焦慮感也因此因社會不平等而不斷增長。這創造了一種與虐待、忽視甚至殺嬰行為有明確聯絡的環境。
但是,這些研究結果適用於我們人類嗎?畢竟,人類有能力做出有意識的選擇,並設計出保護我們中最弱勢群體的政治制度。我們難道沒有在我們的遠親猴子們所面臨的嚴酷條件下有所改善嗎?答案再清楚不過:人類與獼猴大相徑庭。我們更糟糕。人類不平等所造成的焦慮與自然界中觀察到的任何情況都不同。為了強調這一點,羅伯特·薩波斯基拋開玩笑,在描述人類貧困對壓力相關疾病發病率的影響時,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嚴肅。
薩波斯基寫道:“當人類發明貧困時,他們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來壓迫低等級的人,這在靈長類動物世界中是從未見過的。”
這在研究人類不平等與母嬰殺嬰率的文獻中得到了清晰的證明。世界衛生組織《暴力與健康報告》指出,全球不平等與虐待兒童之間存在很強的關聯,其中“高失業率和集中貧困”的社群發病率最高。另一項發表在《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的國際研究分析了來自 17 個國家的殺嬰資料,發現“所研究婦女的生活中存在明顯的無力感、貧困和疏離感”。
美國目前在發達國家中母嬰殺嬰率最高(平均每 10 萬活產嬰兒中有 8 例死亡,是加拿大率的兩倍多)。在對美國母嬰殺嬰進行系統性分析中,路易斯安那大學拉法葉分校的迪安·高蒂爾及其同事得出結論,我們之所以獲此“殊榮”,是因為“極度的貧富差距容易導致與壓力相關的暴力”。因此,母嬰殺嬰率最高的不是最貧困的州,而是貧富差距最大的州(例如科羅拉多州、俄克拉荷馬州和紐約州,其發病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 3 到 5 倍)。根據這些研究人員的說法,不平等實際上正在殺死我們的孩子。
與不平等相關的壓力是否也對瑪麗·斯塔奇孩子的死亡起到了作用?我們永遠無法知道這位年輕女性當時在想什麼或感覺如何,但根據記錄了瑪麗故事的米歇爾·奧伯曼的說法,這會是一個重要因素。
奧伯曼說:“她會非常需要食物、衣服、住所和錢。事實上,傷害會降臨到那個孩子身上,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雖然對瑪麗·斯塔奇謀殺案的最終解釋仍然撲朔迷離,但世界各地導致她現代同行出現的條件正開始變得更加清晰。儘管獼猴在2500 多萬年前就與人類擁有共同的祖先,但它們或許能教會我們一些關於我們今天所處世界的非常重要的東西。
作為社會哺乳動物,靈長類動物會受到其在特定社會地位的強烈影響。即使是像母親與孩子之間的紐帶這樣不可或缺的關係,也可能因社會條件的不利而斷裂。如果我們要認真強調我們社會中的母性,那麼需要的不僅僅是幫助高危人群。它將需要解決社會弊病的根源,並在這些風險開始之前就加以預防。
參考文獻
弗裡德曼,S.(2005 年)。母親殺害兒童:對當前知識狀況和研究議程的批判性分析,《美國精神病學雜誌》162 (9),1578-1587。DOI:10.1176/appi.ajp.162.9.1578
高蒂爾,D.、肖杜瓦爾,N. 和弗賽斯,C.(2003 年)。1984-1996 年美國母嬰殺嬰的社會學分析,《越軌行為》24 (4),393-404。DOI:10.1080/713840226
霍夫曼,C.、阿亞拉,J.、馬斯-里維拉,A. 和馬斯特皮耶裡,D.(2010 年)。自由放養的雌性恆河猴在壓力下皮質醇反應的繁殖狀況和優勢等級的影響,《美國靈長類動物學雜誌》72 (7),559-565。DOI:10.1002/ajp.20793
馬斯特皮耶裡,D.(2011 年)。靈長類動物的情緒、壓力和母性動機,《美國靈長類動物學雜誌》73 (6),516-529。DOI:10.1002/ajp.20882
奧伯曼,M.(2002 年)。理解背景中的殺嬰行為:殺人的母親,1870-1930 年和今天,《犯罪法與犯罪學雜誌》92 (3/4),707-738。DOI:10.2307/1144241
薩波斯基,R.(1998 年)。《斑馬為什麼不長潰瘍》。紐約:W.H. 弗里曼公司。
最初發表在 SA 客座部落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