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我提出大眾“柴油門”醜聞只是冰山一角的第一部分中,我給出了四個原因,歸結為:
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而且還會再次發生。
這不僅限於柴油汽車。
這不僅限於德國或德國汽車行業。
而且,這當然不僅限於排放限制,還包括實際的燃油經濟性。
我沒想到這一切會立刻發生,但在不到 30 天的時間裡,四個方面都應驗了。按順序來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它再次發生了,而且甚至在同一家公司內。大眾汽車被發現篡改其二氧化碳排放資料,可能導致因超出氣候汙染物限制而被處以罰款。
它延伸到了汽油汽車。正如交通與環境組織所暗示的那樣,這不再是“柴油門”了,而是“汽車門”。
它延伸到了德國以外的其他公司。現在已經開始對寶馬、歐寶、沃爾沃、PSA 和梅賽德斯等公司進行調查。
它延伸到了偽造燃油經濟性資料。這可能導致測試的燃油經濟性和實際燃油經濟性之間存在 40% 的差距,就實際損失的資金而言,相當於每年約 450 歐元(485 美元),或一輛汽車整個使用壽命期間的 2,800 歐元(3,015 美元)。
大眾和其他汽車製造商能否重新獲得消費者的信任?圖片來源:西蒙·雷丁。
當然,有些事情是無法預測的。例如,現在看來,這個醜聞可能屬於更廣泛的“作弊軟體時代”的一部分,包括從老虎機到投票機的一切,以及歐盟對電視製造商進行的調查,調查他們是否存在為了誇大其能源效率測試得分而進行的“大眾化”行為。
是的,我不可能預見到這一點: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將製作一部關於汽車行業欺騙行為的電影。
目前尚不清楚的是,如果大眾汽車被重新程式設計以真正達到標準會發生什麼?二手車的價值會變成什麼樣?消費者會因任何損失得到賠償嗎?如果這樣,這可能需要比大眾或其他公司計劃的更多資金。
在本系列的下一部分(第 3 部分)中,我將研究美國在檢測此類欺詐行為方面比歐洲做得更好的原因,在最後一部分(第 4 部分)中,我將討論柴油是否真的已經沒落,以及電動汽車時代是否終於來臨。無論如何,這個故事就像蘭斯·阿姆斯特朗對腳踏車運動一樣:它是欺騙、否認和欺詐的棺材上的最後一顆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