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眾“柴油門”事件只是冰山一角,第一部分

大眾汽車的“柴油門”事件讓許多人感到驚訝,但對另一些人來說,這只是一個破碎的系統的症狀,而這個系統並不僅限於柴油汽車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你不會每天醒來就看到有關交通運輸細節的頭條新聞,但是一家小型非營利組織擊敗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商的故事 太精彩,令人無法忽視。大眾汽車 (VW) 被發現在排放標準上作弊,欺騙了強制測試,使其汽車排放的二氧化氮量(與負面的環境和一系列有害的健康影響相關)比法定允許的限值高出 10-40 倍。

在新聞淡季,這可能是一件大事,但鑑於世界各地發生了許多故事(教皇和中國國家主席訪問美國、歐洲的移民危機、日本就新憲法投票等等),令人驚訝的是,這件事竟然而且一直是如此重大的新聞

不要誤解我的意思,它應該如此,只是它本身不是新聞。這在 20 世紀 90 年代涉及卡車的一個非常相似的事件中發生過,並且測試值與實際值之間的差異被記錄了很長時間,那麼這次又有什麼不同呢?也許僅僅是數字本身就證明了這一點;據認為,該醜聞至少影響了 1100 萬輛汽車,而大眾汽車可能面臨高達 180 億歐元的罰款,因此從大多數衡量標準來看:這是一件大事。而且這種憤怒是有道理的,但也許不僅僅是因為人們所認為的原因。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種憤怒不僅僅針對大眾汽車、德國汽車工業或柴油汽車; 而是針對整個行業。 這關乎真正的健康和環境後果、腐敗和欺騙。 用法國財政部長米歇爾·薩賓的話說,“這不是一個小問題,它不是關於速度或皮革的質量。 我們正在處理的是確保人們避免因汙染而中毒。” 僅在英國,據估計,如果汽車工業達到排放目標,可以挽救 12,000 個生命

大眾汽車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的原因,簡而言之是:

本系列文章將探討為什麼這個故事比一家公司的不幸更重要; 解釋潛在的誤解; 最後,討論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因為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Tali Trigg is an energy analyst, technology policy advisor and writer. His work includes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cities in shaping transport energy demand and mobility solutions. His blog covers the wide range of mobility and energy, with deep-dives into numbers and maps, but is keen to cover anything transport-related and under-reported. Opinions are his own.

More by Tali Trig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