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故事與氣候變化

家長們對玩具的可持續性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現在包括減少對氣候的影響。製造商們正爭先恐後地做出回應,併力求在“綠色”領域取得領先地位。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心孩子的父母通常是最熱衷於閱讀產品標籤的人,尤其是在他們為孩子購買東西時。這種習慣以多種方式表現出來,包括在購買玩具時做出明智的決定。例如,家長們越來越要求玩具不含有任何有害物質、過敏原、多氯聯苯或其他可能有害的元素。製造商們反過來也意識到,在玩具上偷工減料不會贏得家長及其購買力的青睞。然而,嵌入式能源使用和氣候汙染物呢?什麼才是真正的綠色玩具?

為了部分回答這些問題,大型玩具製造商和零售商已經開始關注玩具對氣候的影響,並在其他舉措中減少包裝。例如,沃爾瑪與玩具供應商合作減少包裝,這反過來又節省了資金並減少了排放。

將供應鏈上移至玩具製造商本身,玩具三巨頭(樂高、孩之寶和美泰)都在迅速行動,力求成為家長眼中“綠色玩具製造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首先,樂高公司計劃到 2030 年實現所有可持續原材料的目標,尤其是在其與石油巨頭殼牌達成合作協議在加油站銷售玩具後,遭到了強烈抗議。事實上,樂高已經建立了一個1.51 億美元的可持續材料中心,並計劃在 2012 年至 2016 年間將每個樂高積木的能源消耗量(如果您問我,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指標)減少 10%。此外,樂高公司正在接近完全由可再生能源生產(包括抵消排放),儘管只有 10% 的排放來自生產本身,其餘 90% 來自原材料的收集和提煉。

至於美泰和孩之寶,它們都設法在 2008 年至 2012 年間分別減少了 38% 和 32%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還有更多的潛力;許多其他玩具製造商和供應商現在都將自己的玩具品牌化為環保產品,旨在吸引那些現在正在尋找環保玩具的父母,這意味著可持續材料(幾乎或不含有害化學物質)以及對氣候友好。

不僅要考慮每個玩具(或樂高積木)的排放量,還要考慮每個孩子的玩具數量。根據《時代》雜誌(2015 年 3 月 23 日)的報道,美國兒童佔世界所有兒童的 3.1%,但購買了 40% 的玩具。因此,至少可以說存在某種地域集中性(也許有一個相關的事實:同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自助儲存單元的地域集中性,全球近 83% 的儲存設施位於美國)。

玩具本身可能看起來不是氣候減緩的首要任務,但就消費品而言,父母本能和玩具消費選擇的結合可能會比父母在為自己購買電視時做出的決策矩陣導致更多的環保購買行為。無論如何,公司都在努力確保他們的產品與子孫後代的 可持續未來聯絡在一起,換句話說,就是今天的孩子們。

Tali Trigg is an energy analyst, technology policy advisor and writer. His work includes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cities in shaping transport energy demand and mobility solutions. His blog covers the wide range of mobility and energy, with deep-dives into numbers and maps, but is keen to cover anything transport-related and under-reported. Opinions are his own.

More by Tali Trig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