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與氣候變化的棘手真相

為什麼我們需要談論減緩的成本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避免氣候變化將為我們省錢應該是不言而喻的,但由於包括根深蒂固的利益等原因,事實並非如此。僅憑預防原則就足以告訴我們,我們不想了解氣候變化將產生什麼成本,所以最好支付一點溢價來避免這種風險。相反,計算出的估計值將避免氣候變化災難性影響的成本定為約佔全球GDP的1%。那麼誰來為此買單,誰會因為更可持續的經濟而損失?

近年來,多項研究對轉向清潔能源系統的政策進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然而,除了政府的“推”動因素外,我們也不應忘記市場的“拉”動因素。即使政府減少對清潔空氣和水供應以及減緩氣候變化的推動,例如,由於廉價的天然氣以及自殘,煤炭行業無論如何都在發生變化

雖然美國煤礦業的就業人數從2011年的91600人下降到2014年的74900人,但現在太陽能行業的工人比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工人還多。因此,總的來說,不算上減少空氣汙染和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好處,整體就業情況似乎正在朝著淨積極的方向發展。那麼,結案了嗎?不完全是。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太陽能和風能行業的工作崗位增長已經超過了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就業崗位。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2011年至2014年間失去煤炭行業工作的16700名工人不能簡單地開車到最近的太陽能電池板廠,第二天就開始工作。情況比這複雜得多,而且永遠都會如此。我們需要坦誠地面對這個問題,並討論改變經濟的“失敗者”的解決方案,以確保他們真正受益。如果不是這樣,人們將始終擔心轉向可再生能源和改進的出行系統,並且不知何故,這些會帶來失業並限制我們的生活方式。這種思路存在一些缺陷,但也有一個棘手的真相應該正面解決。

“棘手的真相”是這些問題不會也不應該消失,但答案應該更有說服力。人們很容易簡單地說:“對不起,但避免氣候變化造成的任何損失都是值得付出的損失。”當然,從宏觀經濟/全球的角度來看,這是正確的,但是如果我們繼續忽視或希望消除成本、動盪以及遭受損失的人們,一個試圖改變的社會會發現自己擁有的聯盟比它可能希望的要小。

所謂的創造性破壞從更大的角度來看應該受到歡迎,但這些變化對某些人來說是福音,對另一些人來說是打擊。關鍵在於勞動力是否能夠進行再培訓。不過,好訊息是:我們以前經歷過這種情況,而且我們還會再次經歷,所以我們可以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據估計,1900年,41%的美國工人在農業部門工作。今天,這個比例不到2%,而這個國家生產的農產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並且失業率相對較低(<5%)。

政治理論家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2014)中寫道,“……社會,特別是那些經歷快速經濟增長的社會,不會停滯不前。他們創造新的社會階層,教育他們的公民,並採用新的技術來重新洗牌社會。”這種快速的經濟增長正在發生,但“棘手的真相”是,它往往是不平等的增長,需要解決或被社會忽視,風險自負。

還有其他問題,包括GDP是否是描述我們的星球是否適宜居住以及是否會繼續適宜居住的正確指標?相關地,如何應用貼現率來考慮所謂的代際公平?這是經濟學家用來衡量我們的孩子擁有未來與我們今天進行的具有成本效益的投資之間價值的術語。無論如何,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出現GDP與CO2排放量脫鉤的現象,如果說這告訴了我們什麼,那就是我們至少在氣候和經濟增長的意義上走在通往可持續經濟的正確道路上。

質疑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是否存在成本是有道理的,而且這種成本是真實存在的,但與此同時,其他根本性的變化也在發生。歸根結底,最高的成本是無所作為的成本。這是我們不能也不應該讓自己承擔得起的代價。下一代肯定承擔不起。

Tali Trigg is an energy analyst, technology policy advisor and writer. His work includes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cities in shaping transport energy demand and mobility solutions. His blog covers the wide range of mobility and energy, with deep-dives into numbers and maps, but is keen to cover anything transport-related and under-reported. Opinions are his own.

More by Tali Trig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