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的現狀

當一個國家石油耗盡時會發生什麼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能源安全經常被視為一個相對的衡量標準,具有改進的潛力。 然而,在全球能源市場中,一個國家很少不依賴至少一些進口,即使某些較小的國家正在接近完全依靠國內可再生能源生產自己的電力。就尼泊爾而言,一場危機迫使它採取行動。

這個多山的國家今年早些時候遭受了兩次毀滅性的地震,現在正面臨著與印度的政治封鎖,印度的南方鄰國佔大部分能源進口,以及其他所有東西

這種雙重打擊(地震和封鎖)提供了一個案例研究,即當一個國家石油耗盡時會發生什麼:通常是一個理論上的場景,但現在卻是一個真實的“尼泊爾情景”,並帶來了一些令人驚訝的後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報道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一般來說,運輸系統不喜歡關閉石油龍頭。 因此,尼泊爾人正在從使用燃氣做飯轉為使用電爐以及柴火。而且,正如我最近一次旅行中所發現的那樣,離開尼泊爾的航班正在改道,並進行不尋常的燃料停留

加德滿都中心仍可見地震造成的破壞。 圖片來源:塔莉·特里格。

封鎖導致了停電和燃料走私,以及尼泊爾人使用現有能源系統的艱難時期,但問題可能是:尼泊爾和其他國家可以從這場危機中吸取什麼教訓?

首先,尼泊爾可以更好地利用其水力發電潛力。 僅安裝了 750 兆瓦的發電容量,需求已經達到約 1,300 兆瓦,但是,尼泊爾擁有約 80,000 兆瓦的水力發電潛力。是的,您沒看錯。僅使用了 1% 的水力發電潛力。事實上,隔壁的小不丹已經透過安裝 1,500 兆瓦的發電能力而超越了尼泊爾

儘管有這種潛力——以及由於石油短缺而暫時更加清潔的天空——尼泊爾在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孟加拉國,加德滿都的空氣質量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指南的 20 倍,即使人口略低於 200 萬。面對嚴重的霧霾和普遍的能源危機,尼泊爾正在推進一系列自下而上的解決方案。

首先,尼泊爾首都擁有 750 多輛電動公共交通工具,即所謂的“Tempos”,這些工具也被用來促進婦女平等參與勞動力。另一項倡議利用太陽能來增強婦女權能,透過可持續的創業*。最後,一系列小型水力發電專案可能為安裝容量指明前進的方向

無論如何,這種“尼泊爾情景”正在例證依賴高汙染化石燃料的真正含義。從這次經驗中吸取的教訓可能包括從石油安全轉向能源安全,以及從交易短缺和停電轉向本地和可再生能源生產。

幸運的是,有幾項有價值的倡議正在進行中,為可持續發展鋪平了道路——包括性別平等、清潔空氣和真正的能源安全——我們都可以希望尼泊爾取得成功。

*披露:創始人是朋友

Tali Trigg is an energy analyst, technology policy advisor and writer. His work includes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cities in shaping transport energy demand and mobility solutions. His blog covers the wide range of mobility and energy, with deep-dives into numbers and maps, but is keen to cover anything transport-related and under-reported. Opinions are his own.

More by Tali Trig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