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汽車的電氣化在最近幾周取得了一些政策上的巨大飛躍,包括制定了長期目標,讓我們擺脫內燃機(儘管行業領導者對此視而不見)。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交通方式轉向零(尾氣)排放,航空業將成為我們最後一個能夠實現脫碳的交通方式。
在生物燃料方面,日內瓦機場最近宣佈,它在實現 2018 年設定的 1% 可持續航空燃料目標方面取得了進展。這是一個可喜的訊息,因為第一代和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倡導者經常推動將這些資源留給航空業,而不是“浪費”在已經有其他解決方案的乘用車上。那麼,飛機朝著零排放方向發展的現狀如何呢?
除了生物燃料和透過各種航空公司和政府政策來減輕天空中的重量之外,飛機脫碳的部分答案可能來自地面。所謂的電子綠色滑行系統(EGTS)可以將滑行變成完全的電動體驗。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早在 2011 年,以色列航空公司 El Al 就宣佈開始研發 EGTS,此後其他航空公司也採用了該技術,目標是將燃料節省控制在 2-4% 的範圍內。易捷航空最近在其飛機上試用了氫燃料電池技術,以節省燃料並減少排放。
通往零排放飛行的道路可能是漸進的,但它顯然已經開始。波音公司剛剛宣佈,我們將在五年內看到混合動力電動飛機投入運營。 當然,它不如潛在的“天空中的特斯拉”那樣令人興奮,但它是拼圖的重要組成部分。
香港國際機場。電動航空的未來可能從地面開始。圖片來源:塔莉·特里格
有很多減少飛行碳足跡的選擇,但話說回來,即使包括幾條受歡迎的短途路線,在歐洲乘坐飛機仍然比乘坐火車便宜。在價格動態發生改變之前,我們不應該期望發生變革性的變化。
電動飛行一個有趣的環保好處是,由於它們(至少在中期)將限於較小的機場,因此許多不必要的樞紐-輻條連線可能永遠不會發生,因為小型到小型機場飛行的商業模式對於使用噴氣燃料的大型飛機可能沒有意義,但對於較小的輕型電動飛機來說可能可行。相反,電動客機的一個有趣的經濟好處是,它們減少的噪音可能會允許更多的夜間飛行,否則會被附近社群的噪音限制所禁止。
在未來 5-10 年內,我們可以預期在飛機地面電氣化方面取得一些進展,為生物燃料份額設定一些基準,甚至可能有一些為短途、少量乘客提供定期太陽能動力航班。這些是朝著飛機脫碳更長的時間範圍邁出的有希望的步驟,唯一的問題當然是: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