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星期一:“生命地圖”顯示物種正在大量減少

在本次#地圖星期一中,我們將再次關注耶魯大學的環境績效小組,該小組之前曾在#地圖星期一中介紹過。新發布的生物多樣性地圖彙集了大量資料,詳細描述了世界各地物種的狀況(不僅僅是數量,還包括質量),雖然我們星球上令人震驚的生命多樣性令人驚歎(有時甚至非常[...]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本次#地圖星期一中,我們將再次關注耶魯大學的環境績效小組,該小組之前曾在#地圖星期一中介紹過。新發布的生物多樣性地圖彙集了大量資料,詳細描述了世界各地物種的狀況(不僅僅是數量,還包括質量),雖然我們星球上令人震驚的生命多樣性令人驚歎(有時甚至非常奇怪),但總體情況令人沮喪。

我與環境績效小組的專案經理兼研究主任傑森·施瓦茨和安吉爾·許談論了該地圖及其告訴我們的資訊。

***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的獲獎新聞,以支援我們的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保護區正在保護什麼?

全球人類社會已大張旗鼓地應對普遍的行星滅絕,公平地說,這首先是全球人類社會的錯。我們每年都將越來越多的陸地和水域劃為保護區。我們已經將 15% 的陸地和 3% 的海洋劃為禁止開發區域。就在今年,奧巴馬總統在地球上劃定了最大的海洋保護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釋出的 2014 年《受保護的地球報告》(pdf)自豪地宣佈,2020 年受保護區域擴張的目標有望實現。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只解決了一部分問題。國際條約設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指標只關注棲息地保護工作的數量,而不是質量。不幸的是,我們在劃出許多脆弱物種賴以生存的關鍵區域方面做得並不好。許多保護區都是殘餘的區域,在這些區域,採掘業很難下手。物種沒有透過大規模遷徙來回應,而是選擇在它們喜歡的地方繼續生存,即使這些地方正在消失或變得越來越不適宜生存,這應該不足為奇。

這並不是說沒有功能正常且成功的保護區。陸地和水域上都有很多這樣的保護區。但是,儘管我們可能知道為什麼成功的保護區會蓬勃發展,但在追蹤滯後者滯後的原因以及在許多情況下滯後者甚至是誰方面,資訊明顯短缺。這甚至還沒有涉及到理解國家層面的物種保護。

耶魯大學的兩個大資料專案——生命地圖環境績效指數——已經聯合起來,以解決評估各國如何應對物種和棲息地喪失的全球趨勢的指標方面的明顯差距。他們開發的工具,一個顯示保護區和脆弱物種真實棲息地重疊的地圖,預測了這些指標可能是什麼樣子。

生命地圖是耶魯大學的一個研究專案,它收集了大量關於物種的實際(而非假設的)棲息地與保護區重合位置的資料。環境績效指數 (EPI) 是一個全球性的國家環境政策績效綜合指數。EPI 歷來透過追蹤保護區的陸地面積來判斷各國在棲息地保護方面的表現。它已與生命地圖合作,開始制定新的指標,以應對保護區的質量,而不僅僅是數量。該地圖仍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但這兩個小組計劃為全球每個國家制定第一個物種保護指標。

當然,沒有人會對人類保護非人類物種的方式感到自豪。我們做得非常糟糕。但是,在我們根據正確的標準評估我們的努力之前,我們不會有所改進。像這張地圖這樣的工具將指明方向。

傳統上以及在此地圖中使用了哪些指標來幫助評估我們在維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進展(或缺乏進展)?

目前,沒有指標可以傳達政府在保護物種方面的表現如何。《生物多樣性公約 (CBD)》是管理世界生物多樣性各個方面的全球條約,為各國設定了保護 17% 的陸地棲息地和 10% 的海洋棲息地的目標。資料顯示,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正朝著實現這些目標的方向前進,但在最近的世界公園大會上,很多討論都集中在這些指標只關注保護的數量而不是質量這一事實上。“紙上公園”現象——公園存在於地圖上,但實際上並沒有保護或養護物種——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EPI 試圖透過引入新的指標來彌補這一差距,這些指標展示了各國在保護棲息地和物種方面的表現,換句話說,各國的保護區正在保護什麼。沒有人不同意保護區是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只需要確保它們滿足執行其工作所必需的條件。

什麼是“生物多樣性熱點”,此地圖如何幫助識別它們?

這是一個好問題。生物多樣性熱點非常具體。它們必須具有在地球上其他地方找不到的植物生命的高比例並且必須受到威脅。在全球範圍內,只有 35 個區域符合熱點的條件,僅佔地球陸地面積的 2.3%。所有這些都表明,生物多樣性熱點都是不可替代且獨一無二的。

目前,此地圖無法識別它們。雖然我們在 EPI 中沒有直接衡量熱點保護情況的指標,但我們使用了來自“零滅絕聯盟”的資料集,該資料集展示了瀕危或受威脅的物種地點或熱點。EPI 指標評估各國在公園中保護關鍵棲息地的情況,請訪問此處:http://epi.yale.edu/our-methods/biodiversity-and-habitat#tab-2。到我們釋出 2016 年 EPI 時,我們將開發出一張地圖,以更好地瞭解熱點保護情況。

你能否舉一個動植物物種的例子,並說明該地圖告訴我們關於其生存狀態的資訊?

目前,我們的地圖上只展示了來自生命地圖的五種物種。但我們很快就會開始新增新的物種。我們地圖上的所有物種都處於困境之中,主要是因為棲息地喪失。以白翅鵑鵙為例,這是一種脆弱的物種,歷史上生活在菲律賓的三個島嶼上,所有這些島嶼都正在經歷嚴重的森林砍伐。該物種生活在森林樹冠中,並且偏愛原始低地森林的古老大樹——這與木材公司偏愛的那種樹木相同——而不是新的生長或山區森林。它已經被從其中一個島嶼上徹底消滅。

儘管它在當地對仍然棲息於兩個島嶼上的某些人來說可能很常見,但據信該鳥類的總數少於 20,000 只。在一個迅速縮小的景觀中,這並不是一個好兆頭。它的一些棲息地存在於兩個國家公園內,但這些公園只是名義上的受保護區域。巴奈島上擬議的公園將把更多的棲息地置於保護之下。重點是,即使在其居住地附近有國家公園,該物種的大部分棲息地仍未得到良好的保護。

***

那麼,Plugged In 中的生物多樣性地圖和能源之間有什麼聯絡呢?首先,我們對化石燃料資源的搜尋經常進入所謂的“熱點”並破壞生態系統和脆弱的物種。無論是北極熊發現它們的棲息地因冰層變薄而越來越脆弱,還是印度尼西亞和巴西的森林砍伐給一系列物種帶來了壓力,至少現在可以更好地繪製生物多樣性後果的地圖,即使無法改善。

更多資源

  • 請參閱《大眾科學》部落格作者約翰·普拉特的報道,該報道位於《滅絕倒計時》

Tali Trigg is an energy analyst, technology policy advisor and writer. His work includes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cities in shaping transport energy demand and mobility solutions. His blog covers the wide range of mobility and energy, with deep-dives into numbers and maps, but is keen to cover anything transport-related and under-reported. Opinions are his own.

More by Tali Trig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