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三種特定的新菸鹼類殺蟲劑,即噻蟲胺、吡蟲啉和噻蟲嗪,正在危害蜜蜂。在 20 世紀 90 年代末,這類殺蟲劑開始被用於處理玉米和其他田間作物的種子。如今,它們是美國最常用的殺蟲劑,覆蓋了數百萬英畝的土地。
儘管它們無處不在,但它們對授粉媒介的安全性越來越受到質疑。而且,越來越多的證據不斷湧現。
“現在是時候讓環境保護署撤銷這些殺蟲劑的註冊,直到證明它們是安全的,”Xerces 無脊椎動物保護協會的執行主任 Scott Black 說。“如果事情做得對,這些資訊應該在[殺蟲劑]上市之前就傳遞給科學家和環保署,”Black 繼續說。“但是,現在我們有足夠的資料來得出結論,這些殺蟲劑可能存在重大風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購買訂閱有助於確保有關我們今天塑造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上個月,歐洲食品安全域性 (EFSA) 宣佈,噻蟲胺、吡蟲啉和噻蟲嗪使蜜蜂處於“高急性風險”之中,特別是透過它們與花粉、花蜜和種子粉塵的接觸。這項研究是歐盟即將於 3 月 15 日投票決定是否禁止在玉米、油菜籽、向日葵和一些其他作物上使用這些殺蟲劑的推動力之一。該禁令將為期兩年。
去年,美國對這一禁令充耳不聞。但是,那是在更多研究之前。2012 年 3 月,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新菸鹼類殺蟲劑的使用會阻礙熊蜂種群的生長,並使新蜂后的數量減少 85%。這對熊蜂來說是個壞訊息。
美國農業部昆蟲學家和研究員 Jeff Pettis 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在蜜蜂蜂群中,大量的工蜂為蜂群提供了緩衝,雖然我們已經證明了新菸鹼類殺蟲劑對單個蜜蜂的影響,但在蜂群層面,我們通常沒有看到它們的影響。”“熊蜂的研究確實顯示了在蜂群層面上的明顯影響。”
另一份報告表明,當蜜蜂暴露在非致命水平的噻蟲嗪中時,它們的歸巢系統會失效。還有人認為,在殺蟲劑的有害影響方面,我們只觸及了冰山一角。其中一位是養蜂人兼蜜蜂愛好者 Rusty Burlew,她經營著一個名為 honeybeesuite 的網站。
Burlew 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對殺蟲劑的田間和實驗室測試都是針對成年蜜蜂進行的,很少甚至沒有針對幼蟲階段進行的測試,因為註冊時不需要這樣做。”“這些化學物質和其他化學物質正在對蜜蜂的幼蟲發育階段產生不利影響。”
Burlew 補充說,殺蟲劑的測試是逐個產品進行的,即使它們不是這樣使用的。大多數殺蟲劑是與其他殺蟲劑結合使用的,並且協同效應很常見。不僅如此,隨著殺蟲劑的降解,它們通常會產生對生物體毒性比原始配方更強的代謝物。與 Black 一樣,Burlew 認為應該禁止使用這些殺蟲劑,直到證明它們是安全的。
Burlew 寫道:“在對蜜蜂發育的所有階段(尤其是最脆弱的幼蟲階段)進行研究之前,在研究與其他殺蟲劑組合使用的殺蟲劑的毒性之前,以及在研究所有殺蟲劑代謝物之前,應該禁止使用這些殺蟲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出明智的決定。”
問題仍然存在:由於環保署負責監管這些化學物質的使用,它對此有何看法?環保署於 2003 年有條件或臨時批准了噻蟲胺的註冊。噻蟲嗪也獲得了同樣的批准。吡蟲啉於 1994 年註冊。它不是有條件的。環保署目前正在重新評估新菸鹼類殺蟲劑的安全性。據 Scott Black 稱,環保署表示註冊審查過程將需要數年時間。最早,吡蟲啉的新判決將在 2016 年做出,而噻蟲胺和噻蟲嗪的判決將在 2017 年做出。
如果環保署重新考慮這些新菸鹼類殺蟲劑的註冊,則有一個很大的警告:替代化合物需要更好,而不是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