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更換燈泡並不能拯救世界。這是我最近在一次關於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對地球的影響的辯論中,一位朋友所說的話。我的定量分析方面很快就抓住了這一點:儘管緊湊型熒光燈(CFL)的能耗比標準白熾燈低約75%,但這些微小的變化並不能抑制全球能源消耗,尤其是在能源消耗飆升的情況下。2010年,全球能源使用量激增5.6%,是自70年代初以來的最大增幅,約為每年500千萬億英國熱量單位(或相當於225億噸煤炭的能量)。
儘管如此,我內心的樂天派和日益增長的個人責任感告訴我,對自己的生活方式視而不見也不是解決之道。這就是為什麼我在這篇部落格中提出的問題很簡單:郊區家庭可以可持續地生活嗎?更具體地說,我能做到嗎?
關於我自己的生活方式的答案可能是“不能”。但是,我不能確定。我甚至沒有一個關於可持續生活是什麼樣子的確切概念,或者是否有人計算出一個可以準確衡量這個問題的基線。目前最常見和最容易獲得的測試是針對個人足跡(碳足跡或生態足跡)的測試,它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作為評估國家可持續性的一種技術。現在,它們也針對個人層面。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足跡計算背後的理念是以噸碳、所用面積或地球一年內產生的資源量來計算人類對地球的影響,然後將統計資料轉化為易於溝通的指標。例如,全球足跡網路的科學家小組所使用的指標,他們分析地球的生物承載力:如果每個人都像普通美國人一樣生活,我們將需要大約5個地球來支援我們。
確實令人望而生畏。
全球足跡網路高階專案經理喬伊·拉爾森說:“我們計算一個人生態足跡的部分方法是考慮他們一年內消耗的所有生物材料和排放的所有二氧化碳。然後,所有這些材料和排放物被轉化為等量的地球數量或全球公頃數,可以轉化為英畝。”
足夠簡單,對吧?
好吧,我參與並參加了一些測試,包括透過全球足跡網路、可持續經濟中心、大自然保護協會和BioRegional進行的測試。在回答了有關肉類消費、垃圾生產、房屋大小、能源使用以及交通方式和頻率的眾多問題後,我發現,根據測試的不同,需要2.3到5.8個地球來支援我的生活方式。這並不是可持續性的景象。
事實上,無論我如何調整我的答案(準確與否),特別是全球足跡網路的答案,我都無法將分數降到接近在2個地球的能力範圍內生活。並且不要以為你會得分更高。
拉爾森解釋說:“作為美國人,你不能把你的分數降到一顆星球的程度”,他指出,一個人的生態足跡包括個人和社會影響。個人可以選擇改變生活方式,例如購買當地食品或減少駕駛,但他們的足跡也包括政府援助、道路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軍隊等服務。
可持續發展慈善機構 BioRegional North America 的執行董事格雷格·塞爾補充說,普通美國人足跡的約1.3或1.4顆星球的價值只是在支付你的稅款。“你可以住在沒有住所或電力的樹林裡,僅僅透過納稅,你的足跡就比住在古巴的人大。”
結果是,在發達國家,在地球的承受範圍內生活是困難的。BioRegional 已經建立了“一個地球生活”倡議,旨在將生活質量與利用一個人公平份額資源的能力結合起來。北美第一個“一個地球社群”正在北加州建設。
塞爾說:“必須有人邁出第一步,走向21世紀的生活方式,併為每個人樹立榜樣。”
儘管僅靠緊湊型熒光燈並不能拯救世界(並且在淘汰白熾燈的過程中也引發了爭議),但這並不意味著能源消耗的微小增量變化不會帶來巨大的能源節約。據落基山研究所稱,如果整個國家達到紐約、阿拉巴馬州、康涅狄格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等前10名州的電力生產率,每年將總共節省120萬千兆瓦時,相當於我們每年用電量的30%。
也許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崇高目標的第一步確實是更換燈泡這一簡單的行為。
您可以在以下網址閱讀我之前的帖子:
高空的頓悟(2010年11月25日)
一點研究大有裨益(2011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