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漫長的基礎設施專案史冊中,有些專案帶有一些異想天開的魅力。巴黎聖母院花了 107 年才建成(在今天的法語中仍然用這個詞來形容某事花費“永遠”),而巴塞羅那的聖家堂的建造至少根據最新的更新將持續到 2026 年。其他專案則不那麼令人愉快,例如開普敦未完工的高速公路或柏林-勃蘭登堡機場,這些都讓工程師和市民感到心悸,特別是考慮到這些基本上都是自找的且可以避免的爛攤子。
上述交通問題應該讓任何認為快速修復技術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人停下來思考;相反,更需要關注機構能力建設、協調實體的執行以及 提前進行綜合規劃。
作為這些問題的持續案例研究,越南的地鐵專案——該國同類項目中的首個——有可能將西貢和河內轉變為現代化城市,為所有人提供高效、清潔和便捷的交通。然而,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不斷增加的延誤、成本超支、無法撥付資金以及對承包商缺乏執行力,可能會給公共交通使用者帶來“毒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地鐵系統是由一系列國際承包商建造的,但它們受到了各種延誤的阻礙,這當然不是越南獨有的(見上文),並且在某種程度上讓人想起曼谷最近的“紫線”慘敗;另一起交通失敗並非由於缺乏技術選擇,而是由於缺乏適當的規劃和執行。
越南普遍的交通方式是摩托車,幾乎 95% 的機動客運都是透過摩托車進行的,例如河內這輛。圖片來源:塔利·特里格
西貢地鐵的第一條線的成本現在比最初成本增加了三倍,並且計劃在開工八年後投入使用。其第二條線,即 Ben Thanh-Tham Luong 20 公里(12 英里)線路,現在已延誤兩年(計劃於 2020 年開通),成本超支已達 8 億美元。
在這些型別的專案中常見的一個問題是無法撥付資金。這似乎是一個好問題,對吧?花錢應該是簡單的事情,對吧?錯了。看看尼泊爾發生可怕地震後捐款的情況就知道了。
在越南,承包商開始放慢工作速度,直到他們拿到資金,甚至日本援助機構也開始批評這項工作,並且已經有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繼續下去將發生不可想象的後果的嚴厲警告,而西貢正在尋求一攬子救援計劃。
這並非全是壞訊息,但這些反覆出現的問題應該為越南官員(以及其他正在努力建設相同規模公共交通系統的人)敲響早已遲到的警鐘,即同意大型公共交通專案的概念是不夠的,您需要儘早承擔對整個專案實施的總體責任和協調,以避免質量問題,以及完全可以避免的關於系統整合的問題。
或者簡單地說,尚未建成的地鐵系統的使用者如何必須先出站再進站才能換乘另一條線路,並且還被迫使用不同的票務系統?對於 100 年前的遺留系統,我可以理解,但是全新的系統?我們可以對公共交通有更高的期望,但在我們從眾多過去和正在進行的例子中吸取教訓之前,越南的地鐵專案將是一切照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