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以前也曾如此溫暖——但現在有何不同?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有點晚才看到俄勒岡州立大學的肖恩·馬科特在他的論文中製作的史詩級圖表的新聞,該圖表追溯了大約11,000年前的全球氣候溫度異常(連結)。但為了後人,這是他論文的主要結論

我們可以看到相對於1961年至1990年間溫度基線的溫度異常。請注意從10,000年前到6,000年前的變暖時期,逐漸降溫,以及最近的突然上升。

關於結果已經有很多說法。為此,我建議您參考Dot Earth,其中有安迪·雷夫金和氣候變化科學領域專家之間資訊豐富的交流。還有The Atlantic,它的文章直截了當地說:“我們完蛋了:11,000年的氣候資料證明了這一點”。告訴我們你的真實感受!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正如The Atlantic所暗示的那樣,我們真的完蛋了嗎?我們所知道的是:是的,全球氣候變暖的速度之快是我們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未曾見過的,就我們所知。地球以前也曾如此溫暖,是的,但這花了數千年的時間才達到這一點,而且只有自從我們燒燬了眼前的一切以推動我們的工業革命以來,我們才顯然擺脫了另一個數千年的降溫週期。

我通常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但我很擔心,因為青銅時代和現代之間存在幾個主要差異。我擔心氣候變化的是變化速度。上次地球如此溫暖時,人類已經掌握了青銅冶金術(萬歲!),更溫暖的氣溫和我們新發現的技術幫助推動了農業擴張,最終使城邦得以存在。公元前三千年的文明有更多時間適應氣候變暖,即使如此,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安然度過(原因很多,前面提到的交戰城邦就是其中之一)。

快進到現代,我們現在的人口以數十億計,而以前只有數千萬。雖然我們喜歡將自己視為一個高度流動的社會,擁有我們的 iPhone、汽車和洲際航班,但實際上就我們的基礎設施和資源而言,我們是一個極其不流動的社會。我們不再是在平原上追蹤野牛——我們紮根於我們的房屋和公寓,以及我們的農場和水庫。影響不再侷限於一小部分人——這裡的降雨模式變化,或那裡的海平面上升,可能意味著數百萬甚至數十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損失和損害。

所以,是的,我很擔心。我擔心我們在過去 100 年左右的時間裡加速了氣候系統,而且我們在適應即將到來的變化方面甚至比氣候變化還要慢。正如我們所見,這些變化在我們的歷史中一直髮生,但現在流動性限制更多,資源依賴性更大。

關於這一點,總會有更多內容。

David Wogan is an engineer and policy researcher who writes about energy, technology, and policy.

David's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includes a unique blend of technology and policy in the field of energy systems. Most recently, David worked at Austin Energy, a Texas municipal utility, implementing a Department of Energy stimulus grant related to energy efficiency. Previously, David was a member of the Energy & Climate Change team at the White House Council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for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David holds two Master's degre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Public Affairs. While at UT, David was a researcher in the Webber Energy Group, where his research focused on advanced biofuel production to offset petroleum use in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David holds a Bachelor's of Science degree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where he researched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David is a 2013 Aspen Institute Journalism Scholar, joining a select group of journalists from Slate, ABC News, and The New York Times.

David lives in Austin, Texas. Follow along on Twitter or email him at david.wogan@me.com.

More by David Wog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