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承認,我通常不關注《環境放射性雜誌》的最新出版物,但最近一篇關於放射性氙測量的論文引起了我的特別關注。
事實證明,這篇論文的作者是放射性氙氣測試領域的 leading researchers 之一,他恰好是我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前教授和導師。 Steven Biegalski 博士是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核工程系的副教授,最近發表了使用大氣放射性氙氣測量福島核電站災難輻射的首個測量結果。
放射性氙氣測試包括採集空氣樣本並尋找氙-133,這是一種惰性氣體的同位素,作為核反應的副產品形成,並充當示蹤劑。當反應堆中的鈾-235 受到備用中子的轟擊時,鈾原子會分裂成更小的組成部分。科學家可以尋找這些示蹤元素,就像法醫犯罪現場調查員在犯罪現場尋找彈片或其他線索一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異常高濃度的放射性“物質”表明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發生了某種核事件。通常,科學家尋找的“物質”是氙-133。
福島災難發生後不久,Biegalksi 博士及其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 (PNNL) 的同事開始注意到大氣中氙-133 的濃度升高——距離福島災難現場超過 4,300 英里。
雖然在日本災難發生後的幾天裡(甚至在今天仍然在某種程度上),官方新聞很難獲得,但放射性氙氣測量為了解災難的嚴重程度提供了深刻見解。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採訪
Biegalski 說:“隨著測量結果比我們最初預期的來得更快且濃度更高,我們很快得出結論,這些設施發生了一些重大的堆芯熔燬。” “我記得當時在實驗室裡想,‘哇,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那麼我們遇到的事故比我們現在聽到的要嚴重得多。’”
放射性氙氣測試起源於核戰爭。在冷戰期間,加油機(作為 恆常鳳凰 計劃的一部分)配備了輻射測試裝置,以警告核攻擊,並且最近被用於密切關注世界各地的核試驗,這些試驗已被《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禁止。
2006 年和 2009 年,僅存的一架恆常鳳凰加油機收集了朝鮮地下核試驗後的測量資料,證實了幾乎所有爆炸地點 100 英里範圍內記錄的地震資料。
雖然很多關注點都放在核反應堆技術上,但核科學與工程的另一方面,如放射性氙氣測試等防擴散技術,同樣重要,並且與以往一樣具有現實意義。然而,隨著美國能源部(負責監管 PNNL 等國家實驗室)預算的縮減,人們不禁要問我們是否會暴露放射性氙氣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