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忘了全球氣候變化中的“全球”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網際網路上有很多關於第一次總統辯論中缺乏氣候變化議題的討論,並被廣泛稱為#氣候沉默。上週我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表示我認為氣候變化不應該在辯論中被提出。我預計在第二次或第三次辯論中會提到這個問題,屆時焦點將轉向外交和內政政策(第二次辯論)以及外交政策(最後一次辯論)。

安迪·雷夫金在“地球點滴”部落格上直接探討了氣候變化/辯論問題

但在溫室氣體驅動的氣候變化的背景下,過度關注國內政策或立法可能會掩蓋更大的現實

例如,在澳大利亞,國內碳價格已經設定,但碳出口(澳大利亞煤炭流向亞洲)未被計算在內。

請看《金融時報》的這則頭條新聞:“美國煤炭對歐洲的出口激增。” 雖然環保人士一直專注於阻止太平洋西北地區針對中國需求的煤炭出口專案,但美國對歐洲的煤炭出口卻在蓬勃發展(嘿,歐洲不是京都議定書的主要支持者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果不考慮我們政策的國際影響,我們只是看到了問題的一個有限部分,這就是為什麼我寫道,我不懷念國內政策辯論中的氣候變化議題。

考慮到這一點,我還想向您介紹美國氣候變化問題特使託德·斯特恩今年夏天在達特茅斯學院發表的講話。氣候變化是一個龐大而難以駕馭的問題,涉及地球上每個國家的經濟和政治。不考慮氣候變化的全球性將忽略問題的複雜性。斯特恩先生解釋了過去幾次氣候談判雖然大多受到批評,但在擁抱問題的全球性方面取得了成功

對我們來說,德班平臺將塑造新協議輪廓的關鍵特徵在於,它“適用於所有締約方”,並且適用於2020年代的世界。“適用於所有”很重要,因為它意味著1990年代的防火牆已經結束,根據該防火牆,承諾僅適用於某些國家。2020年代很重要,因為到那時,我們將與最初1992年的國家劃分相隔30年,這使得這種劃分變得更加不合時宜。

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國家都將被期望以相同的方式限制排放。締約方之間的差異化是氣候外交中被接受的前提。但在德班平臺的世界中,它不能再是兩類不同國家的區分;相反,它必須是一個連續體的區分,每個國家都應根據其不斷變化的國情、能力和責任積極採取行動。

關於德班平臺的這些初步觀察只是討論的開始。關於2020年後應生效的法律協議型別的活躍辯論才剛剛開始。

對於許多國家來說,關於如何解決氣候變化的核心假設是,你談判達成一項具有約束力的排放目標的條約,該目標足夠嚴格,以實現規定的全球目標——即,將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幅度控制在前工業化水平以上2攝氏度以內——而該條約反過來推動國家行動。這是一種解決氣候變化的統一場理論——把條約搞對;條約指導國家行動;問題就得到解決。這完全符合邏輯。從紙面上看,這完全有道理。問題是它忽略了一個經典的教訓,即政治——包括國際政治——是可能的藝術。

這種方法允許靈活性,讓每個國家制定適合其各自經濟和政治的解決方案。對每個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施加嚴格的時間限制可能會讓我們晚上睡得更香,但這極有可能導致僵局和失敗。而且,由於它具有靈活性,因此目標可以隨著國家擺脫發展中國家地位或其他不可預見的情況而更新。

它將全球其他國家,即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國內政策、政治和發展目標的國家,與我們對繁榮和發展的目標放在一起考慮。米特·羅姆尼在回答ScienceDebate.org關於氣候變化的問題時,基本上闡明瞭這一點。他說:

現實是,問題被稱為全球變暖,而不是美國變暖。中國很久以前就超過美國成為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國。發達國家的排放量已經趨於穩定,而發展中國家的排放量繼續快速增長,發展中國家對接受經濟約束以改變這種動態沒有興趣。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單方面採取行動對其自身排放施加成本的主要影響將是將工業活動轉移到工業流程排放強度更高、環境友好程度較低的國家。這種結果可能會讓環保主義者感覺更好,但這並不能改善環境。

氣候變化會在接下來的辯論中被提及嗎?應該會。這是這個星球面臨的最重要的長期環境問題,影響著世界各地的經濟和人民。

David Wogan is an engineer and policy researcher who writes about energy, technology, and policy.

David's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includes a unique blend of technology and policy in the field of energy systems. Most recently, David worked at Austin Energy, a Texas municipal utility, implementing a Department of Energy stimulus grant related to energy efficiency. Previously, David was a member of the Energy & Climate Change team at the White House Council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for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David holds two Master's degre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Public Affairs. While at UT, David was a researcher in the Webber Energy Group, where his research focused on advanced biofuel production to offset petroleum use in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David holds a Bachelor's of Science degree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where he researched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David is a 2013 Aspen Institute Journalism Scholar, joining a select group of journalists from Slate, ABC News, and The New York Times.

David lives in Austin, Texas. Follow along on Twitter or email him at david.wogan@me.com.

More by David Wog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