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展示了關於汽車對您日常生活重要性的民意調查結果。結果簡而言之表明,汽車的重要性正在下降。然而,我們在美國以外和類似國家也看到了這種情況嗎?如果是這樣,這不僅僅是因為全球經濟衰退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密歇根大學的邁克爾·希瓦克教授您可能之前見過的圖表開始。從中您可以看出兩件事:首先,美國人對駕駛的興趣似乎正在趨於平穩;其次,這種情況似乎在經濟衰退之前就開始了。這是否意味著美國的駕駛需求已經永久性地趨於平穩?我們是否已經達到了汽車/駕駛/旅行的“頂峰”?
可以說,現在判斷還為時過早,但或許透過觀察其他收入相近的國家,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發達世界的發展方向。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瑞典,自2009年以來,平均年度駕駛距離下降了6%,從每年12990公里降至今天的每年12230公里。但由於時間關係,這可能僅僅是經濟衰退的影響。相反,讓我們轉向日本,早在1990年代以及2008年再次,就開始出現關於Kuruma Banare的文章,大致翻譯為“去汽車化”或“遠離汽車”。
在日本,人們期望出口將繼續到美國,並且美國的汽車市場將再次回升,但在日本國內,似乎存在著遠離汽車所有權的結構性轉變。
如果我們看一下日本的汽車銷量,您可以看到,至少銷量明顯下降,您可能會理解為什麼汽車行業高管擔心日本作為增長市場,甚至擔心能否保持其目前的銷量。
我想提出的一個解釋是情境模式,即與其他選擇相比,駕駛是什麼樣的。在日本,這個高度且日益城市化的國家,駕駛可能相當痛苦。在東京,您需要證明您有可用的停車位才能購買汽車。與此同時,公共交通非常發達且高效。鑑於這種情況,年輕人,通常是那些收入較低的人,發現公共交通是更好的整體選擇,這難道令人驚訝嗎?
請不要誤解我,這不是一篇反汽車的長篇大論,而是我想指出,擁有汽車的成本很高,包括稅費、停車費、保險費、燃料費、維護費等等,因此超越價格標籤進行考慮非常重要。但是,當我看到下面這樣的引言時,我不禁想知道:我們需要被說服某些東西是“偉大”的嗎?還是我們購買真正對我們的生活和錢包有益的東西?
“個人對汽車的價值觀的改變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積累的……年輕人對汽車態度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們必須不斷說服他們汽車是偉大的。” - 日產營運長志賀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