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城市:從不同角度瞭解城市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現在您可能已經看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釋出的最新地球夜景影像和影片。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科學家克里斯·埃爾維奇(Chris Elvidge)研究地球夜景已超過20年(真是令人羨慕的工作!),他說:“沒有什麼比城市燈光更能告訴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的分佈情況了。”

從地球表面上方約500英里處觀看,您可以看到他所說的:人類的龐大網路從海岸線向內陸延伸,沿著河流,追溯古老的貿易路線,在某些情況下在邊界處戛然而止(誰說從太空看不到邊界?)。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但是,如果我們稍微拉近距離觀察,例如從地球表面上方200英里處,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細節,並瞭解城市和人類擴張,而這正是國際空間站上的幸運兒們所做的事情(又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

我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地球觀測站精選了一些我最喜歡的城市和地區的夜景照片,選擇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地區,以便突出道路和基礎設施的模式。

這些夜景照片展示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如何決定聚集在城市中。 我們以清晰的線條、環狀和集中的發光熱點來實現這一點。 高壓鈉燈光汙染就像一個放射性標記,橙色的光芒顯示了貿易和運輸發生的地方、人們定居的地方以及他們如何到達他們需要去的地方,以及水源存在的地方。 黑暗的廣闊區域(無論是水域還是農村地區)提醒我們,城市為我們提供了相對於陸地嚴酷環境的相對保護。

幾件事立即變得顯而易見:城市的設計各不相同。 有些城市以有序的網格佈局,而另一些城市則從中心活動樞紐向外輻射。 其他城市則形成了環路,隨著郊區被消耗和吸收到城市中而向外擴張——就像混凝土樹木年輪一樣,留下了先前增長的證據。 根據城市的年齡和地理位置,一個城市的佈局可能與規模相似的城市大相徑庭。

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得 (NOAA)

白天看,這座擁有超過500萬人口的城市位於沙漠中央。 白天看,它看起來像景觀上的一片灰色汙跡。 然而,到了晚上,這座城市實際上是從沙漠中湧現出來的。 它相當有序:主要道路以網格狀佈局,並有一些主要幹道和環路(啊,汽車的興起!)。

中國,北京和天津 (NOAA)

聯合國估計,北京地區總人口約為1200萬,而其鄰近城市天津的人口約為700萬。 這兩個城市看起來將吞併位於它們之間的(相對)較小的城市廊坊,使該地區變成一個特大城市(如果還不是的話),很像美國的達拉斯-沃斯堡大都會區。 根據NOAA的資料,周圍的黑暗區域是農田。

尼羅河三角洲 (NOAA)

水是生命之源,這在尼羅河三角洲顯而易見。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NOAA)

超過1300萬人居住在包含洛杉磯的沿海盆地中。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圍山脈的邊界(北部的聖莫尼卡山脈和聖加布裡埃爾山脈,東部的奇諾崗,以及東南部的聖安娜山脈)限制了城市的發展。

航運中心和洛杉磯國際機場也非常顯眼,將街區連線在一起的網格狀圖案也是如此。

榮譽提名: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日本,東京巴西,聖保羅韓國,首爾

David Wogan is an engineer and policy researcher who writes about energy, technology, and policy.

David's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includes a unique blend of technology and policy in the field of energy systems. Most recently, David worked at Austin Energy, a Texas municipal utility, implementing a Department of Energy stimulus grant related to energy efficiency. Previously, David was a member of the Energy & Climate Change team at the White House Council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for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David holds two Master's degre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Public Affairs. While at UT, David was a researcher in the Webber Energy Group, where his research focused on advanced biofuel production to offset petroleum use in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David holds a Bachelor's of Science degree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where he researched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David is a 2013 Aspen Institute Journalism Scholar, joining a select group of journalists from Slate, ABC News, and The New York Times.

David lives in Austin, Texas. Follow along on Twitter or email him at david.wogan@me.com.

More by David Wog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