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這個宇宙中獲得任何形式的生命似乎都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作為人類,我們當然是雙重幸運的:我們不僅享有生存的特權,而且還擁有獨特的欣賞它的能力,甚至可以透過多種方式使其變得更好。這是一種我們才剛剛開始掌握的天賦。” - 比爾·布萊森,《萬物簡史》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當我們忙碌於日常生活時,很容易忘記我們正棲息在一個旋轉的岩漿、岩石和水的團塊上,它正在太空中飛速穿行。在我們周圍,數十億光年的各個方向都是天體,包括行星、恆星、衛星、星系、彗星和小行星。
今天,這些星系天體中的一個,一顆名為 2005 YU55 的 400 米寬的小行星,將在距離地球幾十萬公里的範圍內飛掠而過。這顆小行星將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 6:28 距離地球最近,約為 201,000 英里。在天體之間存在大量空間的宇宙中,如此靠近地球的彗星或小行星被認為是近地天體 (NEO)。
上次有類似大小的小行星如此靠近地球是在 35 年前。雖然 YU55 沒有將其球形體撞入我們脆弱的地球地殼的可能性,也沒有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可能性(至少在未來 100 年內),但這一事件可以作為研究近地天體的機會,並提醒我們維持地球生命所需的持續幸運。
“我們堅信這類事件在地球的大部分生命週期中都在發生,大約有 45 億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天文科學部門專案主管斯科特·費舍爾在一次線上聊天中寫道。“事實上,在地球早期,我們經歷了一個天文學家稱之為“重轟炸時代”的時期,那時近距離飛掠和大規模撞擊的發生頻率遠高於現在。”
雖然如果小行星真的與地球發生碰撞,沒有什麼能真正阻止它,但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天空,並且越來越有能力提前發出通知。
美國宇航局的近地小行星“隼鳥號”任務的科學家唐納德·約曼斯在線上聊天中寫道:“每天都有棒球大小的物體撞擊地球大氣層。” “大眾汽車大小的物體每隔幾周就會撞擊地球,但太小了,不會造成地面損壞。平均而言,一個 30 米大小的物體(可能造成重大地面損壞的最小物體)預計每幾百年就會撞擊一次,而一個直徑為 1 公里的較大物體預計每數十萬年才會撞擊一次。”
再說一次,2005 YU55 不太可能發生這種情況,因為它的安全軌道可能在天文學出現之前就存在了。更有可能的是,您有機會觀看 YU55 的飛掠。您只需要一個相當好的望遠鏡,並且今晚位於東海岸即可。
也許那時,這一事件會像它激勵我一樣,激勵您找到一塊昏暗的土地,從那裡向外凝視,思考我們宇宙的複雜性和我們星球的脆弱性。
...
還有誰會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