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極樂空間》的故事設定在一百多年後的未來,但你今天就可以測試它的物理原理。你只需要一張嘉年華門票和一桶水。
《第九區》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的最新科幻驚悚片《極樂空間》講述了22世紀的富人和窮人的故事(相當字面意義上的)。那些有能力的人已經逃到了一個美麗的《光環》風格的環形世界,環繞地球執行,而其餘的人則在人口過剩和汙染嚴重的地球表面苟延殘喘。這個反烏托邦的環境充滿了可能需要100年才能創造出來的技術——奇蹟般地修復“醫療艙”、撕裂血肉的軌道炮和手裡劍,以及製造超級英雄的外骨骼——但我們今天就可以開始建造《極樂空間》本身。事實上,我們已經對擁有自身重力的空間站進行了近40年的理論研究。
根據io9上的一次採訪,《極樂空間》的視覺效果製作人將空間站的設計基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1975年首次提出的斯坦福環面。最初,該設計規定了一個直徑為一英里的輪子,可容納10,000人。為了避免與微重力相關的嚴重骨質流失和其他問題,環形空間站以一定的速度旋轉,以模擬重力。創造重力聽起來像是另一種未來技術,但如果你去過縣集市,你可能已經體驗過了。“旋轉飛椅”和“重力轉盤”遊樂設施透過對抗慣性來模擬重力。當乘坐時,你的身體想要以直線從中心飛出,但遊樂設施的牆壁擋住了去路。將你壓在遊樂設施牆壁上的力——“離心力”——是慣性與遊樂設施結構之間戰鬥的結果。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與“重力轉盤”可以施加“超重力”讓你做不太明智的事情不同,像《極樂空間》這樣的旋轉空間站必須是舒適的,而不是令人嘔吐的。“舒適”意味著幾件事。首先,模擬重力應該接近地球的重力,這意味著你應該以每秒每秒9.8米的速度加速撞向牆壁,即1G。其次,模擬重力的輪子旋轉速度不應該讓你感到噁心。根據我們對宇航員進行的測試,低於每分鐘兩轉的速度是可以接受的。任何比這更快的速度你就會開始注意到——在每分鐘七轉或以上的速度會出現噁心、頭暈和行走困難。
為了滿足這種合適的模擬重力標準,旋轉空間站必須具有一定的半徑。半徑越大,整個空間站達到 1G 所需的旋轉速度就越慢。因此,最初的斯坦福環面指定了半英里的半徑。《極樂空間》的製作人令人欽佩地想要確保他們的概念在科學上是合理的,因此他們將空間站的半徑設為一公里——略多於半英里。因此,根據你在任何入門物理課程中學到的方程式,《極樂空間》只需以每分鐘一轉的速度旋轉,仍然可以產生人類適應的重力。
當然,實際建造這樣的空間站是更大的挑戰。如果 22 世紀的人類能夠勝任這項任務,《極樂空間》空間站就必須被運到太空——數百萬噸的材料——並且像國際空間站一樣在軌道上逐件組裝。它還需要一個動力源,因為摩擦力會消耗它的旋轉,而且整個空間站需要足夠堅固,以防止它在持續旋轉下分崩離析。這是一個可行的計劃,如果100年後治癒癌症就像在光束下躺10秒一樣簡單,那麼將空間站送入軌道可能就像建造摩天大樓一樣普遍。
人造重力是一種舒適,但大氣層是必不可少的。也許《極樂空間》空間站最有趣的特徵是,與飛機機艙不同,它的大氣層並沒有被裝在某種空心管中。著陸的航天器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樣進入它的空氣中。就像旋轉空間站的想法一樣,在沒有屋頂的情況下保持大氣層也不是科幻小說,你可以自己證明這一點。
你只需要一桶水就可以瞭解《極樂空間》的大氣層是如何工作的。將桶裝滿一半水並倒置,水當然會掉出來。但是將水桶在圓圈中旋轉,水會一直壓在桶底;即使當桶直接在你頭頂上方時(正如我在此 Vine 影片中為了你的娛樂所做的那樣)。
就像嘉年華遊樂設施一樣,水在與慣性的戰鬥中被壓在桶上。空氣和水的行為都像流體,所以適用於一種流體的也適用於另一種流體。如果地球居民建造一個密封版本的《極樂空間》,用空氣填充它,開始旋轉它,然後拆除屋頂,大部分空氣會像桶裡的水一樣被壓在表面上!
大氣層不會永遠存在。即使側壁足夠高,空氣粒子的隨機運動也意味著空氣最終會透過頂部逸入太空。但是,誰知道我們100年後會擁有什麼樣的捕獲技術呢?也許空氣會被這個片段中那樣強大的力場阻止逸出。
我們已經比人們想象的更接近擁有像馬特·達蒙和沙爾託·科普雷身上那種外骨骼,我們已經擁有了無人機和無人飛行器,你可以用一桶水模擬空間站的大氣層。《極樂空間》在遵循物理學方面做得相當不錯,因此這部電影中最不可思議的事情可能是朱迪·福斯特的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