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蟲擴充套件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我非常喜歡在非傳統(非大腸桿菌)模式生物中使用合成生物學,所以我對最近一篇關於擴充套件蠕蟲遺傳密碼的新聞感到非常興奮。 “蠕蟲!?擁有非自然的基因!?”你問?是的,沒錯,(是的,這是一篇非常棒的論文),但實際上它可能比你想象的更簡單,並不那麼可怕。

蠕蟲!?

大多數合成生物學發生在微生物中,除了去年的一些 iGEM 團隊團隊外,我沒有聽說過關於微小的線蟲秀麗隱杆線蟲的研究。秀麗隱杆線蟲是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和發育生物學的優秀模式生物。它們也很小(1 毫米長),易於在實驗室中照顧,生長速度快,並且相對容易進行工程改造,根據一篇舊的評論,“它們儘可能地接近微生物。”事實上,正是這種與微生物的接近使其有可能擴充套件它們的遺傳密碼。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產生影響的故事,這些故事講述著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


擴充套件的遺傳密碼!?

DNA 中有 4 個鹼基,它們構成 64 個三字母密碼子,這些密碼子對映到遺傳密碼中的 20 個氨基酸。為了不受到這個集合的限制,合成生物學家透過製造不同的 DNA 鹼基、四字母密碼子以及將非天然氨基酸摻入蛋白質中來擴充套件密碼。到目前為止,所有這些專案更多地是關於理解生命化學,而不是關於製造新的生物行為。透過改變 DNA 鹼基,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 DNA 如何在活細胞內複製和加工,並製造體外診斷工具(這是一個有趣評論的 PDF,其中包含一些這方面的研究)。同樣,製造新的氨基酸可以用來創造新的化學工具,以研究蛋白質的功能,無論是在純化的蛋白質中還是在活細胞內部。

在所有這些情況下,在完成創造新鹼基或氨基酸的化學過程後,生物工程發生在基因表達機制的層面上。複製 DNA 的蛋白質必須發生突變以接受不同的鹼基,核糖體必須進化以識別四鹼基密碼子,並且必須製造新的 tRNA 來附著新的氨基酸。通常,經過工程改造的 tRNA 不會將非天然氨基酸替換為天然氨基酸,而是在三個終止密碼子(TAG、TAA 或 TGA)之一處新增非天然氨基酸,這些密碼子會告訴核糖體它已到達蛋白質的末端。

與許多合成生物學思想一樣,自然界首先出現了這種情況。導致核糖體“讀取”並在三個終止密碼子之一處摻入氨基酸的 tRNA 突變形成了一大類稱為無義抑制子的突變,這些突變在分子生物學歷史和遺傳密碼的解碼中起著重要作用。當一些突變的細菌病毒被分離出來時,發現了這些突變,這些病毒只能感染某些突變的細菌菌株。這些病毒具有“無義突變”,該突變將終止密碼子放在重要蛋白質的中間,從而阻止該蛋白質完全製造和發揮作用。當這些病毒感染在蛋白質中間插入氨基酸而不是停止的細菌菌株時,病毒突變被“抑制”,因為蛋白質可以被製成其完整長度。第一個以這種方式發現的終止密碼子 TAG 被稱為“琥珀”密碼子,因為突變的病毒是由一位名叫哈里斯·伯恩斯坦的研究生分離出來的,他的姓在德語中意為“琥珀”。其他兩個突變被命名為赭石(TAA)和蛋白石(TGA),以保持顏色主題。

具有擴充套件遺傳密碼的蠕蟲!?

因此,新增一個摻入非天然氨基酸而不是終止密碼子的 tRNA 本質上是引入了一個無義抑制子突變。在許多微生物中,琥珀抑制子突變以不同的效率水平(被替換的終止密碼子的百分比)自然發生,並且它們的一些蛋白質略微延長後可以正常存活,從而相對容易地以這種方式擴充套件細菌和酵母的遺傳密碼。合成生物學家最近已將這些 tRNA 新增到培養的動物細胞中,但成功率和替換效率各不相同,但大多數動物都無法在如此劇烈的突變中存活下來。

然而,秀麗隱杆線蟲不像大多數動物,它是唯一一種在種系中鑑定並引入琥珀抑制子的多細胞生物,抑制效率高達 30%。由於這一點以及可用的許多遺傳工具,劍橋大學的塞巴斯蒂安·格里斯和傑森·欽能夠將一種新的 tRNA 引入秀麗隱杆線蟲,該 tRNA 可以在 TAG 密碼子上摻入兩種非天然氨基酸之一。為了測試這是否有效,他們設計了一個基因,該基因將兩個熒光蛋白融合在一起,中間有一個終止密碼子。如果沒有它們的 tRNA,核糖體只會產生第一個熒光蛋白,蠕蟲將是綠色的。當他們將 tRNA 新增到蠕蟲中,並在蠕蟲的食物中新增非天然氨基酸時,兩個蛋白質都會被製造出來,蠕蟲是綠色和紅色的。

除了以如此一般的效率製造一種帶斑點的紅色蠕蟲之外,這還能用於什麼?純化蛋白質中的非天然氨基酸可用於修飾蛋白質化學,以進行結構生物學和酶學研究,在活細胞內部可用於追蹤蛋白質的移動和相互作用。在整個動物中,這些工具可用於檢視蛋白質如何參與大腦的運作以及胚胎的發育。蠕蟲已經被用於這些型別的研究,因為它們擁有微小但複雜的大腦,並且它們的每個近 1000 個細胞都已透過發育進行對映。這些不是完全非自然的蠕蟲,它們是經過稍微修改的蠕蟲,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天然蠕蟲的工作原理。

Christina Agapakis is a biologist, designer, and writer with an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synthetic biology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Her PhD thesis projects at the Harvard Medical School include design of metabolic pathways in bacteria for hydrogen fuel production, personalized genetic engineering of plants, engineered photosynthetic endosymbiosis, and cheese smell-omics. With Oscillator and Icosahedron Labs she works towards envisioning the future of biological technologies and synthetic biology design.

More by Christina Agapaki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