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自然”是一個模稜兩可的詞。“自然”是“文化”的反義詞,但“自然”的行為在文化上是對我們的期望。“自然”是寧靜和健康的,但“自然”也是弱肉強食。“自然”是“技術”的反義詞,但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都與自然無異。“自然”是野生的,沒有人類觸及的,但在地球上沒有哪個地方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當我們追蹤我們從家中到大太平洋垃圾帶的垃圾時,我們意識到沒有“在那裡”的自然,與人類社會是分離的。我們如何改變我們對自然的概念,以包含這種混合自然,在這種自然中,人工和自然在生命尺度和人工化程度的範圍內模糊不清?下一代自然與人類技術密不可分,永遠不是“在那裡”,而是隨著我們設計自然而共同進化。
《下一代自然》這本書是對設計師自然的科學和藝術的近500頁的探索。這是一本由荷蘭研究人員團隊(由科爾特·範·門斯沃特領導)策劃的精美、周到且發人深省的影像和散文集。您可以在下面檢視摘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本書分為七個類似《國家地理》的部分,涵蓋了工作、娛樂、食物、身體、社會和生態系統,讓我們直面我們培養的自然的奇怪人工性以及下一代自然不可控制的力量。我們都是賽博格,受我們認為永遠無法改變的大氣擺佈。
並非所有的一切都是絕望和可怕的;《下一代自然》為我們提供了藝術、設計、科學和技術的影像,這些影像可以開始應對我們面臨的生態危機,這些危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對自然/文化和社會/生態劃分的舊思維方式造成的。就像蒂莫西·莫頓的《沒有自然的生態學:重新思考環境美學》和布魯諾·拉圖爾的《謹慎的普羅米修斯?走向設計哲學的一些步驟》一樣,當我們放棄自然並擁抱下一代自然時,我們可以開始設計生態和可持續的技術和自然。
當“人造”和“天生”融合時,技術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當自然是技術時,我們如何才能進行生態設計?《下一代自然》提供了無數的例子,但其中一頁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其中介紹了拉蒂博的楓樹和印度乞拉朋齊的活橋。這些都是引導生長、生態建築的令人難以置信的例子,它引導自然過程創造獨特、可持續和依賴於環境的技術。我以前看過用作合成生物學例子和靈感的根橋影像,我們有朝一日將能夠使用模組化部件和計算機輔助設計,從上而下對生物體的 DNA 進行程式設計,從而創造新的形狀和建築物。但是下一代自然不僅僅是將舊的技術自上而下的設計正規化應用於控制生物,而是改變我們對技術和自然以及它們如何相互作用的看法,與生態合作並培育新技術。
自然和技術的模糊是透過藝術和科學的模糊來解釋和呈現的,在這裡,文字的模糊性再次以有趣的方式出現。在關於合成美學的講座中,藝術家和設計師黛西·金斯伯格在介紹藝術/科學合作的獨特挑戰時,討論了“實驗”和“人工製品”的不同定義。對於科學家來說,人工製品是資料中的錯誤或噪聲,它會分散對試圖揭示世界運作方式的實驗結果的注意力。對於藝術家來說,人工製品是試圖以新的方式看待世界的實驗的結果。但正如自然永遠不是“在那裡”一樣,科學和藝術也永遠不是那麼遙遠,而新的觀察方式和新的做事方式來自多種實驗。《下一代自然》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新的詞彙和一種新的哲學,讓我們觀察和設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