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科學:合成多頭畸胎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恐怖電影中的瘋狂科學家經常在他們的秘密實驗室/巢穴中創造某種可怕的混合體。他們的才華不被那些缺乏雄心壯志的同事理解,他們被迫轉入地下,在那裡他們一心追求科學知識或統治世界,無意或有意地造成災難,*劇透警告!* 這對科學家來說永遠沒有好下場。

恐怖電影並不是瞭解科學研究真實情況的好地方,但它們在反映我們社會的焦慮和恐懼方面做得相當不錯。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家、實驗和怪物會隨著我們的文化、敵人以及我們與新科學和技術的關係而變化。在《怪物與瘋狂科學家:恐怖電影的文化史》一書中,歷史學家和電影理論家安德魯·都鐸探討了恐怖電影中的科學在二十世紀如何變化,併為我們提供了這張有趣的圖表,顯示了基於科學的恐怖電影在整個型別中所佔的百分比。

隨著科學技術在我們的生活和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科學和瘋狂科學家在恐怖電影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小。對邪惡科學家和蓄意製造怪物的恐懼讓位於對新技術意外後果的恐懼,怪物是透過輻射或汙染引起的意外變異而產生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最近一直在看一個有趣的恐怖電影子型別,這讓我開始思考這一切。不知何故,我和我的丈夫決定觀看我們在 Netflix 上找到的所有關於雙頭怪物的電影。我們迄今為止觀看的四部電影代表了恐怖電影史上一個有趣的橫截面,其中包括在秘密實驗室工作的醫生,他們從事醫學科學的邊緣領域,類似弗蘭肯斯坦的鄉村破壞,弗洛伊德式的暗示,以及對社會和技術力量的焦慮。

按時間順序排列的第一部是 1959 年美國和日本合拍的《人獸》。隱居的鈴木博士在他的火山頂實驗室研究導致快速進化變化的酶。在進行了一些成功的和一些可怕的失敗實驗後,他找到了他的下一個實驗物件,美國外國新聞記者拉里·斯坦福。在注射了神秘酶後,拉里開始看到一些奇怪的變化

到 1970 年代,恐怖電影中的科學正式走下坡路,但新的移植技術為那些最受歡迎的 B 級片主題——性、暴力和種族主義(以及許多其他主義,哇)——提供了背景,如《不可思議的雙頭移植》

《雙頭怪》

《廣告致勝之道》是這群電影中的另類,與其說是瘋狂科學家,不如說是廣告狂人,但我怎麼能抗拒另一部雙頭電影呢?在這部電影中,廣告人丹尼斯·巴格利在不得不為痤瘡霜想出一個廣告時被逼到崩潰的邊緣,長了一個具有自己攻擊性人格的癤子

我非常喜歡看這些奇怪的電影,以至於我認為“瘋狂科學”可以成為一個常規專題。我接下來應該看什麼?

Christina Agapakis is a biologist, designer, and writer with an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synthetic biology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Her PhD thesis projects at the Harvard Medical School include design of metabolic pathways in bacteria for hydrogen fuel production, personalized genetic engineering of plants, engineered photosynthetic endosymbiosis, and cheese smell-omics. With Oscillator and Icosahedron Labs she works towards envisioning the future of biological technologies and synthetic biology design.

More by Christina Agapaki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