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的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注合成生物學的新聞意味著我經常看到很多古怪的事情。比如令人愉快的古怪的iGEM專案創意,或者關於電子人酵母的新聞(希望很快會有更多相關報道),一些陰謀論網站,以及大量報紙文章,標題如(我在這裡釋義)“合成生物學很快就會殺死我們所有人”或“合成生物學將在未來十年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這種在確定性死亡和技術烏托邦之間的搖擺,正是德魯·恩迪所說的“末日半管”,即圍繞該領域不可避免地出現同樣不可信的炒作。我已經習慣了這些標題,以至於每次看到它們出現時,我都會少翻一些白眼、少一些嘆息,但昨天我看到一個標題讓我從炒作引起的自滿中震驚出來。福布斯雜誌技術經濟會議報道中的一篇短文聲稱:“對於合成生物學家來說,實驗室是生育的地方。”
這不是一篇關於科學家在實驗室同事中找到伴侶的文章,而是一篇關於合成生物學家將在未來幾十年能夠合成和編輯人類基因組,成為人類兒童設計師的文章。最令人震驚的是,這篇文章不是由危言聳聽的陰謀論者撰寫或關於他們的,而是總結了安德魯·黑塞爾在會議上的簡短演講。黑塞爾是一位技術福音傳道者,是各地科技會議的演講者,也是奇點大學的生物技術聯席主席。他以合成生物技術推廣者的身份發言,但他當然不是代表所有合成生物學家發言,尤其是在他談論合成嬰兒時。
黑塞爾從一個有趣的故事開始。年輕時,他決定不想要孩子,並要求他的醫生進行輸精管結紮術。有許多原因導致人們不想要孩子,他關於不知道如何為他的後代“最佳化童年”的故事有點可愛,直到你意識到他實際上將孩子視為需要最佳化的潛在工程專案。在六年努力說服他的醫生年輕人可以決定不想要孩子之後,他進行了輸精管結紮術,並對醫學和基因組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他的重點並不是關於醫療父權主義和醫生不聽取病人的意見,而是關於隨著基因組合成技術的出現,他對養育孩子的想法是如何改變的。在多年學習閱讀和理解DNA序列以及從基因到整個基因組的DNA序列書寫成本下降之後,他說“我思想的180度轉變是:現在是時候生育了,成為生命的創造者,併成為我能做的最好的父母。”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一個經過工程改造的嬰兒能夠擁有“最佳化的童年”嗎?什麼是“最優”兒童?誰來決定對基因組進行什麼樣的“編輯”?“失敗”的實驗會發生什麼?一個實驗本身首先擁有什麼樣的生命?黑塞爾說,合成生物學將使克隆看起來“自然”,但關於人類克隆的辯論給我們留下了一些關於在人類身上進行哪些實驗是可以接受的明確的倫理界限,這些界限在新技術面前仍然有效。
在我讀過的關於生物技術的眾多古怪未來主義場景中,我真正喜歡並且不斷回味的是布魯斯·斯特林《明日現在:展望未來五十年》的第一章。在這一章中,斯特林深入探討了生物技術所有混亂的生物、技術和社會複雜性,從而避免了在簡單的末日半管中來回搖擺。對於斯特林來說,我們不應該對人類基因組進行工程改造的答案是想象自己實際上是第一個克隆人或第一個經過工程改造的超級嬰兒
忘記克隆嬰兒吧。相反,讓我們談談你。你是克隆嬰兒……你的“父母”,或者更確切地說,你的技術贊助商,實現了他們奇怪的目標,而你是他們的最終產品。你是他們手中的孩子——當然不是他們愛的結晶,而是他們突破界限的技術野心的結晶,在強烈的社會不滿中實現的……與一個順從且無腦的大腸桿菌細胞不同,你完全有能力記仇……誰允許你把自己變成一個前沿怪胎,一個粗俗的工業實驗?……[你]是豚鼠超級嬰兒……你是一個測試版超人。你僅僅是一個原型。而且由於建造你的人沒有能力想清楚這些問題,你幾乎肯定是一個蹩腳的活。
沒有任何人類設計能夠考慮到它與世界互動的所有可能方式,無論被設計的物件是汽車、計算機還是基因組。沒有任何人類設計能夠控制這個人會感覺如何、這個人將如何生活或這個人將成為什麼樣的人的一切。即使在分子尺度上,人類也遠不止是他們DNA的字母序列;基因以塑造基因如何表達以及如何傳遞給我們的後代的方式與細胞和環境相互作用,我們的身體不僅由具有人類基因組的人類細胞組成,還由數萬億生活在我們腸道、皮膚甚至細胞內作為線粒體的細菌細胞組成。在人類尺度上,人們不僅受其基因的影響,還受其環境、教育、飲食、他們生活中的地點、事件和發生的事情、他們的朋友和家人、他們的社會、他們的文化的影響。同卵雙胞胎擁有相同的基因組,但永遠不是同一個人。沒有完美的設計,沒有完美確定的系統,即使存在一個“最優”的人,無論計算機輔助基因組設計變得多麼出色,我們永遠也無法設計出他們。
我們可以渴望末日半管的好的一面,但我們必須為現實世界、混亂、複雜、不完美、社會化的世界進行設計。正如斯特林所寫,“我們可以描述一個似乎安全、高效且合乎邏輯的基因化世界——一個實現基因學承諾的世界。但趨勢不是命運。即使是最好的技術預測也只是一本育兒指南。現實世界中沒有哪個孩子是照書養大的。”沒有最佳化的童年指南,也沒有辦法最佳化人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