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絕大多數章魚物種都生活在海底——無論是在熱帶海岸的沙質淺灘還是在黑暗深淵中的熱液噴口周圍。但少數章魚一生都在開闊的海洋中游泳,許多章魚使用內部充氣魚鰾來保持浮力。
但一種章魚的雌性進化出了一種外部工程解決方案,以保持在水柱中的漂浮。認識一下船蛸章魚。這個屬(Argonauta)的雌性會為自己構建一個紙狀的“貝殼”外殼。這種外殼讓人想起它們的頭足類表親鸚鵡螺。但那些多觸手生物創造的是堅硬的、多部分的貝殼,並且在殼外無法生存。
船蛸的貝殼是由雌性成熟時分泌的薄薄的方解石製成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當微風吹拂時,它會利用這種結構作為帆。” 然而,最近,科學家們推測其主要目的是作為存放卵的行動式庇護所。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在2010年的一篇論文中,其作為游泳輔助工具的關鍵作用變得清晰,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描述了這些章魚的活動,測試了三個A. argo標本。“雌性船蛸利用貝殼在海面‘吞嚥’一定量的空氣,用帶翼緣的腕臂密封捕獲的氣體,並有力地潛入一定深度,在那裡壓縮氣體的浮力抵消了體重,”研究人員在報告中指出。當科學家們從水下章魚的貝殼中抽出空氣時,章魚往往會下沉,然後游到水面,吸入更多空氣,然後噴射回它們處於失重狀態的地方。
雄性呢?它們看起來完全是不同的屬——而且不僅僅是因為它們沒有貝殼。A. argo雌性可能是該屬中最大的物種,可以長到約50釐米長,但雄性大約是雌性長度的八分之一,重量是雌性的六百分之一。
為了交配,雄性會交出它們的交接腕,即可分離的用於輸送精子的腕臂。長期以來,人們發現這些小腕臂在雌性身上爬行,一度被認為是寄生蟲,而不是同種配偶的禮物。事實上,據報道,19世紀法國博物學家讓·居維葉在雌性船蛸章魚體內發現的腕臂被錯誤地鑑定為蠕蟲(並以每個腕臂上大約一百個吸盤和“身體”的中空性質命名)。
一旦準備好產卵,雌性就會將卵儲存在貝殼中,直到幼體孵化。是卵殼先出現,還是游泳輔助工具先出現?儘管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大量的船蛸貝殼化石,但他們尚未發現該屬適應的起源。
影片由卡布裡洛海洋水族館/YouTube提供
插圖由伊萬·菲利普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