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大象合作解決問題。黑猩猩教幼崽製作工具。甚至章魚似乎也能夠計劃。那麼,我們人類真的應該對“意識”可能並非只存在於我們身上感到驚訝嗎?
新的劍橋意識宣言(pdf)指出,這種有特權的、主觀意識的狀態實際上遠遠超出了智人的範圍。該宣言由一群認知神經科學家、計算神經科學家、神經解剖學家、神經藥理學家、神經生理學家於上個月簽署,他們參加了在英國劍橋大學舉行的關於人類和非人類動物意識的弗朗西斯·克里克紀念會議。
科學家們寫道:“證據的份量表明,人類並非唯一擁有產生意識的神經基質的生物。”“非人類動物,包括所有哺乳動物和鳥類,以及許多其他生物,包括章魚,也擁有這些神經基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觀點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章魚是唯一獲得特別提及的無脊椎動物。並且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研究來支援這一論斷。2009年的一項研究表明,一些章魚收集椰子殼作為行動式住所——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是工具使用的一個例子。其他研究記錄了複雜的空間導航和記憶。來自研究人員的軼事報告,例如詹妮弗·馬瑟,描述了觀察到野生章魚跑腿去收集正好數量的岩石,以縮小通往理想巢穴的開口。實驗室實驗表明,當章魚被飼養在沒有足夠豐富的物品來刺激它們的魚缸中時,它們的行為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是什麼阻止科學家接受意識存在於我們自己的家族樹之外?簡單的大腦解剖結構。較舊的大腦活動模型將複雜的、有意識的體驗——比如思考一段音樂或回憶一塊蛋糕——置於我們高度進化的皮層中。但是,正如新宣言的作者所指出的那樣,許多參與“注意力、睡眠和決策的神經網路似乎早在無脊椎動物輻射中就已經出現,這在昆蟲和頭足綱軟體動物(例如章魚)中就很明顯。”
甚至情緒(或者,根據宣言,它們的“神經基質”)也不依賴於動物是否具有特定的大腦結構,例如我們的大腦皮層。事實上,當我們表達情感時,許多其他神經區域會被啟用,“對於產生動物的情緒行為也至關重要”,科學家們指出。
這不一定意味著你可能會遇到一隻沮喪的章魚或一隻興高采烈的墨魚。但是,這種新的、正式化的意識概念確實表明,章魚已經利用自己更奇特的大腦來發展出某種主觀體驗感。
艾倫腦科學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新宣言的共同提出者克里斯托夫·科赫最近在《赫芬頓郵報》上寫道:“究竟大腦物質是如何組織起來產生影像和聲音、慾望和仇恨、記憶、夢想和計劃的,仍然不清楚。” 科赫指出,儘管哺乳動物的大腦結構,例如大腦皮層,在進化上似乎高度保守,但其他生物,如鳥類和頭足綱動物,迫使我們重新審視意識的其他神經成分。“仍然存在的挑戰是理解神經細胞的低語,透過數千條纖細的線(它們的軸突)相互連線,是如何產生任何一種有意識的感覺的,”他寫道。
因此,隨著新的宣言(以及向大衛·福斯特·華萊士致歉),科學界已經考慮了章魚。並發現它是有意識的。……現在我們只需要弄清楚,確切地說,章魚的體驗是什麼。
插圖由伊萬·菲利普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