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如何模仿擬態章魚?[影片]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擬態章魚 (Thaumoctopus mimicus) 透過改變體形和運動方式,積極地模仿其他海洋生物,例如有毒的海蛇和獅子魚,從而超越了它們那些擅長偽裝的近親。但現在,一種模仿它們的小魚(或者至少利用了它們複雜的圖案和運動方式來更好地偽裝自己)又超越了擬態章魚。

去年七月,在印度尼西亞,人們發現一隻黑斑頜魚 (Stalix histrio) 在擬態章魚的觸手之間遊動。哥廷根大學的 Godehard Kopp 拍攝了這次遭遇,上個月在《珊瑚礁》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這次遭遇被描述為“機會主義擬態”。

“在某些情況下,許多物種會模仿同一種模型,”加利福尼亞科學院的 Luiz Rocha 透過電子郵件向我解釋道。但就受擬態啟發的偽裝行為而言,“這是首例,”他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為什麼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魚是在模仿章魚,而不是原始模型,例如獅子魚或海蛇?“頜魚的顏色與擬態章魚的顏色相匹配,但只有當它在章魚旁邊遊動時,它才能獲得保護,”Rocha 說。“因此,如果頜魚只是坐在開闊的沙地上,它可能看起來不像獅子魚。”這種害羞的小頜魚大部分時間都躲在沙地洞穴中,似乎正在利用更大膽的章魚的高階偽裝,在其條紋狀的觸手周圍快速移動——這種策略可以很容易地將其偽裝起來,躲避視覺捕食者。

許多生物都會偽裝自己,使其看起來像其他不太可口的物體(例如竹節蟲或美洲王蝶)。而且,人們也觀察到其他魚類進行過這種機會主義擬態(例如,當藍條紋櫛齒䲁與清潔魚生活在同一水域時,它會偽裝成清潔魚)。但研究人員一直對複雜的行為擬態適應是如何進化的感到困惑。這種新描述的“模仿模仿者”可能提供一些線索。“我最好的猜測是顏色先出現,然後是跟隨章魚的行為,”Rocha 說。“經過許多代,那些更像章魚圖案的魚類可能更有可能生存下來並留下更多後代。”

Rocha 和他的同事仍然不確定這些模仿魚跟隨章魚的頻率有多高——它們是經常跟隨,還是隻是偶爾的“配件”。“擬態是一個引人入勝的主題,但人們對海洋中的擬態知之甚少,”Rocha 說。而且,他說,“我們計劃更詳細地研究這個案例以及其他案例。”

影片由 Godehard Kopp 提供

插圖由 Ivan Phillipsen 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