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音樂,就像數學一樣,是一種通用語言。我們可以透過小號的有力氣流或手指在鍵盤上的溫柔觸碰,傳達各種觸及我們靈魂深處的情感和主題。音樂家(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業餘愛好者)都具有獨特的優勢,因為他們不僅有機會進行全球交流,還可以改善他們的大腦健康。你的大腦會感謝你成為音樂家,原因有五個
1. 音樂訓練促進神經可塑性。 神經可塑性是大腦在一生中改變的能力。赫布原理(一起放電的神經元連線在一起)是其基礎。你從事任何活動越多,神經元就越持續地一起放電,從而形成更強的連線。音樂訓練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能夠誘導大腦所有區域的神經可塑性變化。你使用枕葉來閱讀和解釋音高和節奏;顳葉來處理聲音;額葉來注意音樂,抑制無關的干擾並記住你剛剛演奏的內容;頂葉來整合所有傳入的感官資訊。
2. 音樂訓練提高認知能力。 研究表明,音樂訓練可以提高我們一生中的認知能力(例如,工作記憶、注意力和抑制能力)。短期和長期音樂訓練都已證明了這一點。由於演奏樂器需要大腦的許多不同區域,因此它加強了各種神經元連線。這提高了訊號效率(即神經元在大腦中相互通訊的速度),這可能就是為什麼音樂家在認知任務中可能比非音樂家表現更好的原因。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3. 音樂訓練可能促進大腦的健康衰老。 研究表明,音樂家在衰老過程中在保持認知能力方面具有優勢。這包括涉及執行功能和短期記憶的任務。年長的音樂家也具有其他優勢。一項研究表明,年長的音樂家過濾掉無關環境刺激(即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更完整,他們的大腦活動也反映了這種優勢。另一項研究表明,年長的音樂家能夠在背景噪音中聽得更清楚。並且長期和短期訓練都有益處。
4. 音樂訓練有益於整體健康。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群體音樂活動是維持身心健康的潛在方式。例如,降低患痴呆症的風險與演奏樂器有關。其他研究表明,彈奏鍵盤和鼓可以改善中風患者的精細和粗大運動技能。這些益處伴隨著大腦活動增加以及負責控制運動的大腦區域的連線性和功能得到改善。
最近的一項研究甚至表明,休閒音樂製作 (RMM) 已被證明可以有效地改變參與應激反應的基因表達。這表明,在臨床環境中,RMM 可能比安靜閱讀更有效地緩解壓力。儘管需要對該領域進行更多研究,但音樂製作和訓練似乎對身心健康有益。
5. 音樂訓練是一項有益的活動。 最重要的是,大多數人都喜歡製作音樂。如果一項活動本身就具有回報性和激勵性,那麼你的大腦更容易學習。研究表明,聽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有益的體驗,啟用參與獎勵處理的大腦結構,包括伏隔核、腹側被蓋區、下丘腦和島葉。科學家甚至開始使用經顱磁刺激調節大腦中的音樂獎勵敏感性。敏化或脫敏這些大腦區域顯示了因果證據,表明這些迴路參與了音樂的享受和動機。此外,最近的一項研究甚至表明,讓大鼠接觸旋律音樂會增加前腦中的多巴胺和血清素,這與獎勵有關。
簡而言之,製作音樂真是一項全腦鍛鍊。儘管那些從小就開始音樂訓練的人似乎表現出最大的神經可塑性益處,但研究表明,學習樂器永遠不會太晚。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更全面地瞭解音樂訓練對大腦在整個生命中的影響;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
與此同時,去學習演奏巴赫前奏曲或心與靈吧。我保證,你的大腦會感謝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