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正在尋找划算價格的汽車購買者可能很快就會有好運。特朗普政府希望放寬燃油經濟性標準(即您的汽車每加侖汽油行駛的距離)。政府認為,這樣做將導致新車價格下降。預期結果是,精打細算的購物者將舊車換成新車,從而使新車銷量上升。
所謂的車輛更新換代非常重要。在過去半個世紀裡,技術改變了駕駛體驗。得益於氣候控制、動力轉向和智慧安全氣囊等系統,汽車變得更加舒適、更省油、更安全。當新車進入展廳時,消費者應該從這些進步中受益。但事實並非如此。相反,人們持有舊車的時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長。結果是,平均而言,車輛比應有的更過時、更髒,最重要的是,更危險。
特朗普政府官員表示,罪魁禍首是燃油經濟性標準,這些標準導致車輛價格上漲得太高、太快。汽車行業也同意,認為這些標準將數百萬人排除在新車市場之外,並阻止更多人有能力購買滿足他們需求的新車。我們被告知,放寬監管將抑制價格、刺激需求,並使道路更綠色、更安全。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雖然這種推理表面上看起來很有說服力,但實際上根本站不住腳。首先,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考慮的不僅僅是價格。品牌、風格和可靠性等因素也會影響選擇。一些分析師,例如Fuse的萊斯利·海沃德推測,僅汽車製造和耐用性的逐步改進可能就足以激勵購物者比往年更長時間地保留舊車。
如果標價衝擊正在影響銷量,那麼將責任完全歸咎於法規並非易事。其他被認為推高汽車價格的因素包括更高的貸款利率、更緊縮的信貸市場以及曾經為富人保留的設計功能(想想加熱座椅、全景天窗和翻蓋顯示器)。價格上漲的另一個可能原因是特朗普威脅對外國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徵收高額關稅。這可能部分解釋了為什麼消費者放棄購買新車而選擇購買二手車。
然而,到目前為止,政府仍然堅持認為,僅法規導致的價格上漲才是抑制新車需求的罪魁禍首。
經濟學的基本原則是,需求會隨著價格下降而上升。如果法規是標價衝擊的罪魁禍首,那麼放寬這些法規將提高銷量。然而,實現與這些銷量相關的生態和安全效益——特朗普政府堅稱會發生的情況——遠非確定。原因如下。
在節省汽油(和保護環境)方面,車輛選擇至關重要。汽車比卡車耗油少,新車比舊車耗油明顯更少。然而,燃油經濟性也取決於駕駛員的行為。擁堵的路線、怠速運轉的發動機和激進的駕駛會顯著降低汽車的燃油效率,使原本環保的汽車更像油老虎(和汙染者)。這是特朗普的提案沒有解決的問題。
在道路安全方面,前景更加黯淡。每年有近 40,000 名美國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喪生。車輛更新換代應該——得益於盲點監測器、倒車攝像頭和緊急制動等系統——降低死亡率。前提是那些面臨風險的人能夠買得起新車。但他們買不起。 研究發現,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在那些收入最少的人群中最高(且呈上升趨勢)。該群體的平均年薪約為 26,000 美元。新車的平均成本超過36,000 美元。削減燃油經濟性標準帶來的所謂節省不到 3000 美元。看到問題了嗎?
雖然特朗普的提案帶來的價格下降可能會激勵一些消費者購買更新、更安全的汽車,但這對於鼓勵那些最需要它的人購買汽車幾乎沒有作用。 這種現實提出了一個應該令人不安的問題。更便宜的汽車可能會挽救生命——但會是誰的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