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後斯諾登時代,似乎生物識別技術驅動的裝置應該很難推銷。當蘋果公司宣佈iPhone 5s上的Touch ID指紋感測器時,Twitter上充斥著關於美國國家安全域性的玩笑。然而,蘋果公司在第一個週末就售出了約400萬部5s手機。
當然,這並不令人驚訝。歷史表明,我們將學會接受行業拋給我們的任何新穎酷炫的技術,無論最初感覺多麼令人毛骨悚然。在很大程度上,我們的裝置很快將讀取我們的指紋,識別我們的聲音和虹膜。“消費電子產品中生物識別技術的整合實際上是理所當然的結論,”消費電子協會的行業分析主管史蒂夫·科尼格說。
但我有一個理論:如果——如果——消費者真的劃出一條底線,那將是當他們的裝置開始追蹤他們的眼睛時。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心理學家和其他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使用眼球追蹤攝像頭進行研究,但該技術才剛剛開始進入消費產品領域。MindFlash公司正在進行FocusAssist的beta測試,這是一種眼球追蹤功能,與企業培訓軟體配合使用,可以讓人力資源部知道您是否真的注意了那段入職影片。瑞典公司Tobii Technology正在開發用於筆記型電腦的眼球追蹤技術。新款三星GS4智慧手機會在您移開視線時暫停影片(儘管這不是真正的眼球追蹤技術;手機透過跟蹤您的臉部和眼睛來實現此功能)。谷歌已獲得凝視追蹤技術專利,該技術可以允許其按字面意義上的眼球收費。
在我看來,這些技術與蘋果公司的Touch ID截然不同。Touch ID旨在提高安全性。(暫且不論它是否有效;在iPhone釋出後的幾天內,德國駭客宣佈他們已經透過從玻璃碎片上提取的指紋破解了Touch ID。)這個想法是,相信蘋果公司的指紋,蘋果公司可以更好地保護您的銀行資訊。
但是,當您移開視線時,您的手機暫停影片有多重要?收益是否大於潛在的隱私損失?
有一件事讓人感到非常毛骨悚然:一個由跨國公司製造的裝置(它透過收集您的私密資訊來獲利)不斷監控您眼球的運動。
以下是眼球追蹤的工作原理:一個二極體向您的眼球發射近紅外光,同時一個攝像頭不斷拍攝您眼睛的照片。“它正在尋找兩條資訊:瞳孔的形狀和方向,以及角膜的反射,”新墨西哥州立大學的視覺認知研究員邁克爾·豪特說。然後,處理器會構建眼睛的3D表示。“如果它可以計算出你的眼睛旋轉了多少,它就可以計算出你的眼睛指向哪裡。”因此,它可以計算出您正在關注什麼。
當然,您感覺不到紅外光。整個過程是不可察覺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您的眼睛的運動也是如此。“您沒有在考慮您正在看哪裡——它只是自然而然地發生,”豪特說。“眼球運動不受某人公開想法的影響。”
我懷疑,這個過程的潛意識性質可能會以指紋感測器不會的方式讓人們感到不安。眼球追蹤裝置在您自己知道之前就知道您在看哪裡。它似乎有能力窺探您意識的內部。
是否有任何證據表明人們會拒絕眼球追蹤?除了網上對MindFlash的Focus Assist的尖酸刻薄反應之外,沒有太多。而且就像我說的,電子產品製造商有可能——甚至很可能——以有分寸的、光鮮亮麗的方式引入生物識別技術,我們會逐漸習慣它們。
儘管如此,我還是認為消費者在某個時候會劃出一條底線。這可能要等到谷歌要求我們所有人傳送一小瓶血液到他們的Google+ DNA庫時才會發生。但是,如果它發生在眼球追蹤上,您就先在這裡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