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任何嘗試在細沙中移動的人——無論是沿著海灘奔跑還是在沙漠中駕駛——都知道鬆散的顆粒狀地面給移動帶來的困難。現在,藉助六足機器人,一個研究團隊已經確定了足部、輪子或其他推進方式的深度、方向和方位如何影響在沙子和其他型別的可變形表面上行進的能力。
許多小型有腿動物——更不用說機器人了——很難在天然基質上移動,如沙子、礫石、碎石、土壤、泥土、雪、草和落葉,這些基質與堅實的地面不同,會在壓力下變形。“陸地動力學”的研究——相對於空氣動力學或流體動力學——應該有助於工程師和設計師更好地理解如何在這些表面上行進,研究人員在3 月 22 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報告說。(pdf)
由佐治亞理工學院物理學家丹尼爾·戈德曼領導的團隊寫道:“弄清楚這一點比研究在流體中運動還要困難。” “與這種‘流動地面’相互作用的複雜性可能與在流體中運動期間的複雜性相當甚至超過。”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戈德曼和他的同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後研究員陳力,以及戈德曼實驗室的博士生張廷楠——為他們的機器人 3D 列印了各種形狀的腿,並開發了方程,可以準確預測每種腿型別如何移動這個 150 克重、13 釐米長的裝置透過不同型別的顆粒狀表面 [見下方影片]。這些方程描述並預測了這種型別的運動可能意味著,可以製造出能夠穿越幾乎任何地形的機器人和其他車輛,以及那些註定要遭受與火星探測漫遊者“勇氣號”相同命運的機器人和其他車輛。“勇氣號”六年 7.7 公里的旅程在 2009 年末結束,當時它的輪子陷入了一片鬆散的火星土壤中。
這個始於 2007 年的專案的最新成果建立在早期的實驗基礎上。在 2009 年 2 月,戈德曼領導了一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 (pdf),該研究描述了機器人如何才能最好地在顆粒狀表面上“行走”。當時,他和他的團隊建造了一個六足、30 釐米長的“沙地機器人”——重 2.3 公斤——它可以適應表面變化,沿著一條裝滿罌粟籽的 2.4 米長的軌道行進。
就像戈德曼目前的機器人一樣,“沙地機器人”也使用六個形如撇號的“c 形腿”行進。該實驗的主要教訓之一是,減慢“沙地機器人”腿部的移動速度可以讓沙子更像固體表面。研究人員能夠讓“沙地機器人”以每秒 30 釐米的速度移動(仍然只有它在堅實地面上移動速度的一半)。
研究人員表示,在這兩項實驗中,凸起的 C 形腿比直的槳狀腿效果好得多,因為前者有助於機器人產生大的升力和小的身體阻力。更直的腿會更深地陷入沙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