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現在我們都痛苦地意識到聯邦政府全面削減可自由支配開支——更廣為人知的是自動減支——以及它如何危及美國公共資助的科學研究。唯一比自動減支對學術界、產業界和經濟的長期影響更不明確的是如何結束其可能持續到2021年的緊縮措施。
週二,一群科學和技術評論員在由新興技術政策中心(C-PET)主辦的電話會議上提出了一些克服自動減支的潛在方法。然而,根據他們的建議,我們將在一段時間內與當前的預算削減共存。
一個主要問題是如何彌補早期研究的資金短缺。長期以來受益於公共資助研究的產業界,可能會被鼓勵透過更多地投資於最終用於銷售其產品的研發,來彌補政府在早期階段資金方面的不足,C-PET主席奈傑爾·卡梅倫在週二的電話會議上指出。卡梅倫補充說,蘋果公司最近一個財季結束時擁有1450億美元現金,“其現金儲備比聯邦政府在所有可自由支配的研發上的總支出還要多。” 本質上,產業界可以在一段時間內開始承擔早期研發過程的費用,這不一定是沉重的負擔,因為大多數投資發生在後期,即在將產品推向市場時。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C-PET高階研究員、世界銀行前公司戰略主管納吉·漢納說,如果公司不想在基礎科學上投入更多資金,那麼它們在防止自動減支對經濟和美國競爭力造成長期損害方面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發揮其相當大的遊說影響力,以促使政府決定在何處使用有限的資金。“他們必須擁有集體的聲音和努力,以推動政策制定者[看到]這不僅對大學系統很重要,而且對美國經濟的長期影響也很重要,”他補充說。
關於美國在全球經濟中持久競爭力的爭論在國會兩黨中都引起共鳴。也許現在是時候透過闡述研究經費赤字持續到本十年末以後的影響,來強調日益嚴重的危機了,全國大學倡導組織公立和贈地大學協會政府關係主管詹妮弗·波拉克達斯說。例如,具有影響力的2005年國家科學院報告《迎接風暴:為了更光明的經濟未來,激勵和僱用美國》為2007年美國競爭法案(2010年重新授權)鋪平了道路,該法案強調了資助高風險、高回報研究的重要性。該法案除其他外,設定了資助基線,包括到2011年將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年度撥款增加一倍的目標。另一部冗長乏味的政策專著對於一些國會議員來說可能顯得陳舊而乏味,但“它仍然論證了為什麼聯邦政府對基礎研究的投資很重要,”她補充說。
卡梅倫說,自動減支是“一個奇怪的小意外”,它發生在人們非常反對聯邦政府支出的時期,美國科學家已經開始依賴聯邦政府對基礎研究的資助,政府承擔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研發費用。
在國會和奧巴馬政府未能就削減4萬億美元聯邦預算的妥協計劃達成一致後,聯邦預算自動減支於3月1日生效,導致聯邦政府的可自由支配支出額度削減超過1萬億美元。除非提出替代方案,否則自動減支將持續到2021財年,儘管支出將從2014財年開始每年略有增加。
波拉克達斯說,與此同時,研究人員只能爭奪越來越小的蛋糕中更大的一塊。在1970年代,聯邦預算的強制性部分——包括醫療保險、醫療補助和社會保障等專案——佔支出的40%。她補充說,到2017年,強制性計劃預計將吞噬聯邦政府約74%的財政收入。
對自動減支影響的全面評估在幾年內無法實現,屆時政府、產業界和學術界可以回顧因對基礎研究投入不足而失去的機會。波拉克達斯說:“很難對抗自動減支,因為我們無法就我們正在失去什麼提出具體的論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