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黑猩猩大多是愛好和平的生物,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覓食和互相梳理毛髮。但偶爾它們也會殺死同類。它們為何會發生這些致命的攻擊行為一直是不確定的。一種理論認為,殺戮是為了減少資源競爭而進化出的策略;另一種理論則認為,人類的干擾——包括狩獵和森林砍伐——引發了這種行為。現在,一項針對非洲各地黑猩猩社群殺戮事件的大型研究,為我們最近的近親的陰暗面提供了新的線索。
明尼蘇達大學的邁克爾·威爾遜和他的同事們收集了非洲西部、中部和東部10個地點17個黑猩猩社群的資料,這些社群的成員長期以來一直受到研究人員的觀察。對於每個社群,研究小組都獲得了關於人口統計、種群規模、群體活動範圍行為等方面的資料。研究小組還彙編了來自四個倭黑猩猩社群的資料,以確定倭黑猩猩是否真的像通常所說的那樣不如黑猩猩具有攻擊性。威爾遜於4月12日在俄勒岡州波特蘭舉行的美國體質人類學家協會年會上介紹了這項研究結果。
威爾遜和他的合作者專注於科學家觀察到殺戮事件或根據令人信服的證據推斷出殺戮事件的86個案例,他們發現殺戮事件發生在大多數黑猩猩社群中,受害者往往是殺戮者社群之外的幼年和成年雄性。大多數殺戮是由雄性群體進行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有趣的是,人類的干擾似乎不是導致殺戮的因素。事實上,殺戮事件最多的社群——烏干達基巴萊國家公園恩戈戈地點的群體——受人類干擾最少。群體中雄性與雌性的比例也不是一個因素。真正似乎是一個因素的是群體中雄性的數量:群體中雄性數量越多,殺戮事件就越多。恩戈戈是每年殺戮率最高的社群,也是成年雄性數量最多的社群。
威爾遜解釋說:“雄性的數量很重要,因為雄性越多,社群內對配偶的競爭就越激烈。”雄性的數量也等於社群保衛領地和其中食物資源的戰鬥力。雄性較多的社群中的雄性可以更具攻擊性,因為他們有後盾。研究人員沒有確定引發殺戮的特定雄性數量。威爾遜認為,關鍵可能在於鄰近社群中雄性的相對數量——即權力平衡。
威爾遜評論說:“這告訴我們一些關於人類進化的資訊。”他指出,儘管科學家們不知道人類和黑猩猩的致命攻擊能力是從共同祖先那裡繼承來的,還是透過趨同進化在兩個物種中產生的,“致命攻擊與權力不對稱有關,在這種不對稱中,一個群體的成員可以以低成本殺死其他群體的成員。”
至於倭黑猩猩,這項研究支援了它們不如黑猩猩具有攻擊性的說法:在任何倭黑猩猩社群中都沒有明確的殺戮事件。在會議上進行的另一次演講為這些猿類中明顯缺乏雄性攻擊性提供了一個可能的線索:哈佛大學的維多利亞·沃伯和她的同事研究了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從嬰兒期到成年的睪酮水平,發現黑猩猩的睪酮水平在青春期激增(尤其是在雄性中),而倭黑猩猩的睪酮生成在整個發育過程中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