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正值美國各地的電影院準備在本週末迎接大批雙足靈長類動物觀看《猩球崛起》之際,回顧地球歷史上非人類猿類真正佔據統治地位的時期似乎是恰如其分的。這很難想象,因為今天存在的猿類物種如此之少,而且都處於危險之中。但在中新世時期,大約在2300萬至500萬年前,地球上曾棲息著多達100種猿類。有小型猿類(想想家貓大小)和巨型猿類,食葉猿類和食堅果猿類,四足行走的猿類和在樹枝間盪來盪去的猿類。它們遍佈舊世界,從法國到中國,肯亞到奈米比亞。
2003年,多倫多大學的古人類學家大衛·貝岡在《大眾科學》上撰寫了一篇關於中新世猿類的文章。這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們委託傑出的古生物藝術家約翰·古爾切繪製了一些猿類的肖像來加以說明(如上圖所示)。貝岡認為,包含大型猿類和人類的分類群,即人科動物,起源於歐亞大陸,因為已知的大型猿類化石大多來自歐亞大陸。具體來說,他假設被稱為Dryopithecus或被稱為Ouranopithecus(分別位於中心和最右)的猿類是非洲猿類和人類的祖先。
貝岡的理論是有爭議的。其他研究人員贊成該群體起源於非洲,這種模型近年來得到了在非洲發現的大型中新世猿類化石的支援,例如來自衣索比亞的1000萬年前的Chororapithecus及其肯亞同期的Nakalipithecus。 但仍然沒有太多證據可以支援。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而且,非洲大型猿類的化石記錄在中新世之後並沒有變得更好。但人類的化石記錄確實如此。事實上,人類化石記錄相當不錯。 令人費解的是,我們對人類進化了解如此之多,但對我們最近的近親的進化卻知之甚少。Chororapithecus可能是大猩猩的祖先,來自肯亞的950萬年前的生物Samburupithecus也可能是。但除了這些初步的聯絡以及來自肯亞的三顆大約50萬年前的黑猩猩牙齒化石外,科學家們沒有其他化石來記錄現代非洲猿類的崛起。而且線索可能仍然難以捉摸:猿類傾向於居住的森林環境通常不利於化石儲存。在更多化石出土之前,關於猿類星球究竟是如何變成人類星球的故事仍然很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