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當傳道者說“日光之下並無新事”時,並不準確。大約十億年後,太陽會變得非常明亮,以至於會煮沸地球的海洋。這引起了那些考慮長遠的人的擔憂,例如BBC廣播電臺記者最近問我,關於如何減輕這一風險,以造福人類未來的想法。
我腦海中最簡單的解決方案是在平流層噴灑一層顆粒,這些顆粒會反射陽光並冷卻地球,其方式類似於自然火山噴發、核戰爭或小行星撞擊的影響(也曾有人提出採用這種技術來限制人為造成的全球變暖)。以這種方式阻擋陽光的作用,與使用太陽鏡來減輕有害紫外線對我們眼睛的影響的目的相同。
然而,數十億年後,當太陽變得更加明亮,並最終膨脹成為一個將吞噬地球的紅巨星時,我們的文明將別無選擇,只能搬遷到太陽系更遠的地方。然而,由於行星和衛星的自然空間只能在特定位置獲得,並且太陽會不斷改變其亮度,因此謹慎的做法是製造一個巨大的結構,該結構能夠在任何給定時間機動到最佳軌道距離。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要故事的未來。
能夠根據“熔爐”不斷變化的亮度調整我們與它的距離,在最後階段將非常有用,那時太陽會逆轉方向並大幅變暗,變成一顆白矮星。太陽系的宜居帶將縮小至當前地日距離的百分之一,縮小到一個與今天太陽的大小相當的規模。
毋庸置疑,構成我們未來棲息地的可移動的金屬桿和裝置工業綜合體,將代表對國際空間站的重大升級。這個人工世界可能不像我們現在居住的淡藍色圓點那樣美麗,那裡有綠色的森林和藍色的海洋。但是,自從現代人類僅用10萬年就適應了從非洲的稀樹草原和森林生活到擠進曼哈頓的狹小公寓,人們可以合理地預期,他們將在長達一萬倍的時間跨度內從曼哈頓過渡到在太空生活。
最終,我們應該考慮離開太陽系的太空旅行。解決我們生存威脅的長期解決方案不是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我們應該製造我們珍愛的動植物的基因相同的副本,並將這些副本傳播到其他恆星,以避免單一災難造成的滅絕風險。我們的目的地可能是附近恆星周圍的宜居行星,例如比鄰星b,或其他理想的環境。突破攝星計劃代表了第一個在短時間內穿越星際距離的資金充足的計劃。
將我們的遺傳物質傳播多個副本的轉變,將類似於印刷術帶來的革命,當時古騰堡批次生產了《聖經》的副本,並在整個歐洲發行。一旦製作了許多本書的副本,任何單個副本作為珍貴實體的獨特價值就消失了。同樣,一旦我們學會了如何在我們的實驗室中生產合成生命,“古騰堡-DNA印表機”就可以被分發,以便利用其他行星表面的原材料來複制人類基因組,從而使任何一個副本對於儲存資訊都不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BBC記者並沒有輕易放過我:“但是我們作為個人的個人生活呢?大多數人關心自己。您的解決方案不會確保他們的人身安全,從而使他們感到安心。”
我的回答很簡單。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擔心保護自己的皮膚,因為我們關注的時間尺度遠短於我們的生命。但是,當處理遠長於一個世紀的時間尺度時,重要的不是個人,而是整個人類物種的遺傳資訊。儘管有人堅持認為,無論如何,我們現在認識的人都不會在一個世紀之記憶體在,因此,在制定我們未來十億多年的戰略時,沒有理由專注於單獨儲存他們。
在如此長的時間尺度上,我們最好專注於保護我們的物種。任何父母的本能都是照顧後代並以這種方式確保長壽;大自然使我們能夠以這種方式將我們基因組的壽命延長到我們自身壽命之外。作為擴充套件,現代科學可能會使我們能夠構建印表機,這些印表機僅透過輸出我們的遺傳藍圖,而無需我們的身體實際行進距離,就能在其他行星上批次生產我們自身的副本。我們應該對這種新的安全感感到滿意,並在完成我們的使命後快樂地退休。
記者堅持說:“但是,如果我們無法親眼目睹這一切發生,我們真的會感到滿意嗎?”對此,我回答說:“坦率地說,這可能並不重要。也許我們已經是一個現存的眾多副本之一,因此此副本是否存活並不重要。但是,在閱讀了今天早上的報紙後,我傾向於認為,我們的文明將由於自我造成的傷害而消失,遠早於太陽構成其可預測的威脅。我為什麼這麼認為?因為我們迄今為止從我們發現的眾多可居住的系外行星中聽到的死寂可能表明,先進文明的壽命比其主恆星短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