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影像學能告訴我們關於無意識偏見的什麼

它揭示了它們涉及到杏仁核、前額葉皮層、後扣帶回皮層和前顳葉皮層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最初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如果你看過2018年的紀錄片《徒手攀巖》,你就會熟悉Alex Honnold。他在險峻的地形中,沒有任何保護裝備地攀登巖壁,在約15米以上的高度,任何失誤通常都是致命的。即使只是看著他緊貼岩石,幾乎沒有任何抓手,也讓我感到噁心。在對Honnold進行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測試中,神經生物學家Jane Joseph發現他的杏仁核幾乎沒有啟用。這是一種非常不尋常的大腦反應,可能解釋了為什麼Honnold在其他人不敢嘗試的徒手攀巖中感覺不到威脅。杏仁核在我們的合理恐懼以及我們的無意識偏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

為了寫書,我花了多年時間研究無意識偏見,我意識到要準確指出它仍然很困難,因為它隱藏起來,並且通常與我們認為自己相信的完全相反。神經影像學研究開始讓我們更深入地瞭解無意識偏見的形成。最近的fMRI神經科學研究表明,當人們對熟悉和不熟悉的情況進行推理時,會使用大腦的不同區域。

對刻板印象做出反應的神經區域主要包括杏仁核、前額葉皮層、後扣帶回皮層和前顳葉皮層;當刻板印象被啟用時,它們被描述為都“像聖誕樹一樣亮起來”(大腦的某些部分在某些任務中比其他部分更活躍)。當人們對熟悉和不熟悉的情況進行推理時,也會使用大腦的不同區域。當我們遇到新的人時,我們不僅僅關注我們的口頭互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幾秒鐘內,我們將行為轉化為神經訊號,其中包含關於這個人的可識別資訊,以形成對他們的印象,同時我們的前額葉皮層同時監控來自我們五種感官的神經資訊,讓我們專注於社會規範或個人偏好。因此,當我們在評估一個人時,我們也在給他們貼上某些標籤和刻板印象。但我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前額葉皮層可以在我們的意識之外進行這種活動。這些決定是在潛意識層面做出的,在我們進入更自覺、緩慢和受控的處理之前。

當我們走在不熟悉的黑暗小巷裡,聽到意想不到的聲音或看到一個陌生人向我們走來時,杏仁核很可能會被啟用。這導致我們對情況的威脅程度做出假設。當我們的心臟開始加速跳動,手掌開始出汗時,我們可能會感到情緒的湧動。從進化角度來看,人類天生就對任何威脅的概念做出反應,以確保健康和生存,因此這種反應至關重要。這一切都發生在沒有任何有意識的推理或努力的情況下。然後,需要前額葉皮層的明確參與,它向我們的杏仁核發出資訊,表明一切都在控制之中,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也許那個陌生人是鄰居,我們聽到的聲音可能只是一隻貓頭鷹。

我們的意識大腦沒有機會解釋我們看到的所有資訊,因此我們的最初本能不太可能基於完全處理過的解釋,並且常常包含某種偏見。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社會化以及個人記憶和經驗會產生無意識偏見,並在杏仁核有效且無意識地標記和分類傳入刺激時應用它們,導致人們迅速將他人歸類為“像我一樣”和“不像我一樣”,從而歸類為“內群體”或“外群體”。 這,就是偏見和歧視的根源。

使用fMRI的研究使我們深入瞭解了我們在神經層面如何對偏見做出反應,以及群體間偏見如何啟用我們大腦中與威脅和恐懼相關的區域。它還使我們更深入地瞭解我們形成內群體偏愛和聯絡的方式,以及負面的外群體偏見如何比內群體同情心更突出。我們對負面新聞和資訊的反應比對正面刺激更強烈。

來自fMRI的結果表明,當個體看到與自己種族背景不同的人的面部影像時,與看到同種族的人相比,它通常會更強烈地啟用杏仁核。我們對不同口音的反應也可以用杏仁核對內群體和外群體成員關係的反應來解釋。重複我們自己的口音會引起增強的神經反應,而重複另一個群體的口音會導致神經反應減弱。

神經可塑性是神經科學的重大突破之一:我們現在知道,不同的短期和長期經驗會改變大腦的結構。社會態度和期望(如刻板印象)可以改變大腦處理資訊的方式,因此基於大腦的行為特徵和認知技能的差異會隨著時間、地點和文化而變化。這意味著我們的無意識偏見不是天生的。它們是透過我們的經驗學習的,因此也可以被消除。

這些研究的結果並非萬無一失,應理解和承認fMRI的侷限性。為了更好地理解認知偏見的潛在神經景觀,我們需要確保大腦區域中活動的缺失並不一定意味著它沒有參與特定偏見的產生或強化。但我認為,如果我們能夠將關於我們潛在行為的神經生物學知識轉化為設計干預措施以解決偏見,特別是那些產生汙名化和歧視的偏見,那將非常有益。

Pragya Agarwal 是一位行為和資料科學家,四本非小說類書籍的作者,拉夫堡大學社會不平等和不公正現象的客座教授,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的研究員,以及牛津大學黑人和南亞歷史的客座研究員。她的最新著作是《歇斯底里:揭穿性別化情緒的神話》(Canongate,2022)。更多資訊請訪問drpragyaagarwal.com,並在X上關注:@drpragyaagarwal

更多作者 Pragya Agarwal 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