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意識?觀看影片!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許多學者試圖用長篇文章和書籍來解釋意識,但一位神經科學先驅剛剛釋出了一個不尋常的影片部落格來闡明觀點。在這部拍攝和剪輯精良的作品中,紐約大學的情感大腦研究專家約瑟夫·勒杜採訪了他的紐約大學同事內德·布洛克,探討意識的本質。布洛克是哲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教授,被認為是該領域的領軍人物。採訪結束時過渡到一個音樂影片,由勒杜的長期樂隊杏仁核(Amygdaloids)表演。整個過程有點古怪,但它成功地用簡單甚至有趣的方式解釋了意識。

勒杜計劃製作一系列這樣的影片部落格,以探索大腦和思維的其他有趣方面,他給了大眾科學機會在我們的網站上首先發布它們。勒杜已經採訪了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邁克爾·加扎尼加,討論自由意志,以及哥倫比亞大學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埃裡克·坎德爾,討論思維的繪製。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身心問題:內德·布洛克訪談,來自Imaginal Disc,在Vimeo上。

這段影片不像現在網上大多數影片那樣是快餐式的。採訪時長約 10 分鐘,之後是 4 分鐘的音樂影片。目的是讓觀眾坐下來,隨著專家的解釋展開,真正地與專家一起思考。然而,影片製作人亞歷克西斯·甘比斯製作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影像,以保持我們的視覺注意力,當布洛克闡述他的主題時。甘比斯執導“想象科學電影節”,即將完成他的電影研究生學位,並擁有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

儘管如此,如果您想快速瀏覽一些亮點,以下內容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20 身心問題。布洛克從正在進行的二元論(大腦和心靈是獨立的實體,彼此只有遙遠的關係)和物理主義(心靈和大腦是同一事物的觀點)之間的辯論角度探討了這個難題。

4:00 我們如何體驗紅色的紅色,或玫瑰的香味——感知的“體驗感”,被稱為現象意識。作為一個例子,布洛克考慮了我們都經歷過但沒有人能解釋的奇怪感覺:當您突然意識到冰箱的嗡嗡聲剛剛停止時,您才意識到您一直都在聽到噪音,即使在那段時間裡,您並沒有有意識地意識到正在聽到它。

6:50 關於動物意識的爭議。布洛克說,狗、猴子、人類,實際上大多數高等哺乳動物都有非常相似的感知體驗。但由於實驗表明,人類以外的哺乳動物在感知過程中不太使用額葉,他懷疑它們是否具有相似的情感。他說,情感“比感知具有更大的認知成分”,“所以我認為我們可能不太可能分享這些情感。”

8:50 花斑母雞的挑戰。我們可以看到母雞身上的所有斑點,但我們發現不可能數清它們。為什麼?實驗表明,注意力的粒度(人類可以注意到的最小點)大於視覺的粒度(我們可以看到的最小物體)。這種不匹配使我們無法集中足夠的注意力,足夠長的時間來統計所有斑點。

11:30 在這裡,勒杜過渡到音樂影片,其中他的樂隊演奏了他創作的關於意識的歌曲《我的心靈之眼》。當歌曲開始時,他思考了他一直覺得著迷的意識的一個方面:“一方面,擁有意識體驗是瞭解某事的終極例子。另一方面,你不能總是相信你認為你知道的。有時我們做事的真正原因隱藏在表面之下。”

鳴謝和音樂來源:勒杜主持該影片,該影片由甘比斯執導和剪輯。影片結尾列出了其他參與者。影片製作由Imaginal Disk完成。“杏仁核”樂隊關於心靈和大腦的三首歌曲可以透過專門的音樂播放器收聽。公眾釋出的更多關於心靈、大腦和精神障礙的音樂可以在一個新的Facebook頁面上找到。

內德·布洛克推薦的關於身心問題的延伸閱讀

意識:一位浪漫還原論者的自白。克里斯托夫·科赫。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 2012年。

“正視意識問題”。大衛·查爾默斯,發表於《意識研究雜誌》,1995年 http://consc.net/papers/facing.pdf

“維特根斯坦和感受質”。內德·布洛克,發表於《哲學視角》(21, 1),約翰·霍桑編輯。2007年:73-115 http://www.nyu.edu/gsas/dept/philo/faculty/block/papers/Block_Putnam.pdf

圖片來自影片,由Imaginal Disk提供。

Mark Fischetti has been a senior editor at 大眾科學 for 17 years and has covered sustainability issues, including climate, weather, environment, energy, food, water, biodiversity, population, and more. He assigns and edits feature articles, commentaries and news by journalists and scientists and also writes in those formats. He edits History, the magazine's department looking at science advances throughout time. He was founding managing editor of two spinoff magazines: 大眾科學 Mind and 大眾科學 Earth 3.0. His 2001 freelance article for the magazine, "Drowning New Orleans," predicted the widespread disaster that a storm like Hurricane Katrina would impose on the city. His video What Happens to Your Body after You Die?, has more than 12 million views on YouTube. Fischetti has written freelance article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Sports Illustrated, Smithsonian, Technology Review, Fast Company, and many others. He co-authored the book Weaving the Web with Tim Berners-Lee, inventor of the World Wide Web, which tells the real story of how the Web was created. He also co-authored The New Killer Diseases with microbiologist Elinor Levy. Fischetti is a former managing editor of IEEE Spectrum Magazine and of Family Business Magazine. He has a physics degree and has twice served as the Attaway Fellow in Civic Culture at Centenary College of Louisiana, which awarded him an honorary doctorate. In 2021 he received the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s Robert C. Cowen Award for Sustained Achievement in Science Journalism, which celebrates a career of outstanding reporting on the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He has appeared on NBC's Meet the Press, CNN, the History Channel, NPR News and many news radio stations. Follow Fischetti on X (formerly Twitter) @markfischetti

More by Mark Fischett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