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基因發現經常強調這樣一種觀念,即具有相似身體部位的生物體並不總是近親。 用於飛行的翅膀或用於撕裂食物的尖牙可能是趨同進化的結果,在這種進化中,自然選擇導致不同物種面臨的問題出現相似的解決方案——無論它們是遠親還是近親。
理清近親物種共享特徵的起源尤其棘手,尤其是在無法獲得 DNA 線索的情況下。 因此,當研究人員在化石記錄中發現骨骼相似性時,他們可能會被引導相信物種“比實際更密切相關”,一篇新的評論論文的作者寫道。 例如,與其說是表明與現代人類的直接聯絡,不如說是一些所謂的“人類祖先”的熟悉特徵,包括地猿始祖種,可以用趨同進化來解釋。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們實際上可以將地猿 置於與人類無關的譜系中”,紐約大學人類起源研究中心的特里·哈里森,也是該論文的合著者,在與自然雜誌的播客中說道(大眾科學是自然出版集團的一部分)。
新的評論論文中,喬治華盛頓大學高階人科動物古生物學研究中心的伯納德·伍德和哈里森指出,440萬年前的“阿爾迪”可能在連線人類和黑猩猩的最後共同祖先之前就從古代猿類家譜的主幹上分離出來,據認為最後共同祖先生活在 800 萬至 400 萬年前。
哈里森在播客中談到地猿時說:“我認為同樣有可能,甚至可能更可取的是,它是一種非洲大型猿類群體的祖先形式或早期代表”——“它不一定與人類有獨特的聯絡”。
阿爾迪被納入人族分支的最可靠證據之一是她的小犬齒。 但研究人員很快指出,包括俄勒岡猿和烏拉諾猿在內的其他古代非人族物種也出現了犬齒退化,“據推測是由於飲食行為的平行轉變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生態條件”,研究人員在他們的文章中提出。“因此,這些變化實際上並非人族所獨有。”
顱底孔(枕骨大孔)的位置也可能表明阿爾迪是直立行走者,因此可能是真正的人族。 但在觀察其他猿類時,“這個特徵更廣泛地與頭部姿勢和麵部長度的差異有關,而不是唯一地與雙足行走有關”,伍德和哈里森指出。 一些已滅絕的靈長類動物,如班博裡俄勒岡猿,在人類譜系之外進化,但仍然具有類似人族的特徵,作者寫道,“這鼓勵研究人員對進化關係產生錯誤的假設。”
伍德和哈里森將此與數十年前短臉、小犬齒的拉瑪古猿旁遮普種案例相提並論,後者最初被認為是人族,但後來被證明是雌性西瓦古猿,是猩猩的近親。
試圖理解已滅絕物種之間祖先關係的部分問題源於對人類和大型猿類最後共同祖先樣貌的假設,包括我們祖先看起來像現代黑猩猩的經典謬誤。 “簡單地假設只有人族自最近的共同祖先以來經歷了重大的進化變化,這是過於簡單化的”,伍德和哈里森在他們的文章中指出。 我們認為是人族行為變化的指標的關鍵特徵,例如小犬齒,也可能在其他截然不同的靈長類譜系中很有用。“僅僅假設這些特徵不受趨同進化影響是輕率的”,作者總結道。 他們主張“另一種可能更謹慎”的思路,即通往人類的道路可能不是“階梯狀”的,而是“更枝繁葉茂”的,充滿了在人類主幹站穩腳跟之前就分支出來並消亡的進化死衚衕。 這樣的模型也表明,在發現更多證據之前,不應將 地猿始祖種 等發現視為人類。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蒂姆·懷特是 2009 年阿爾迪論文的主要作者之一,他在自然播客中稱這篇新文章為“一篇六頁的圖文評論文章”。 他堅持認為,他的團隊的論文中描述的“整個功能複合體”——而不僅僅是單個特徵——將阿爾迪與人類聯絡起來,“排除了大型猿類”。
伍德和哈里森並未否定地猿 作為可能的人類祖先,但他們指出,“這些所謂的人族共有衍徵中有多少能夠經受住仔細審查還有待觀察。” 他們鼓勵其他古人類學家“承認他們在生成關於關係假設時資料的潛在缺點”,並接受根據目前的化石證據和分析,我們可能無法確定阿爾迪是否是人族。
“化石沒有附帶出生證明——它們沒有附帶對其未來的預測”,自然雜誌編輯亨利·吉在播客中說,他編輯了這篇文章。“這取決於我們從化石中得出這些推論。”
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頭骨影像由 維基共享資源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