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四十年前的今天,共和黨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建立了環境保護署。當時,美國還沒有任何法律強制要求清潔的水、清潔的空氣或化學品的安全。汽油中仍然含有鉛,酸雨正在毒害該國燃煤發電廠下風方向的水道。
四十年後,我們要感謝環保署減少了空氣和水汙染,普及了無鉛汽油——以及更高效燃燒汽油的汽車——甚至還開展了評估數十萬種化學品安全性的新努力。事實上,在環保署成立之前,“幾乎美國人的每一餐都含有與神經損傷、癌症,有時甚至死亡相關的農藥成分”,現任署長麗莎·傑克遜在《華爾街日報》上指出。畢竟,環保署的首批重大行動之一就是禁止滴滴涕這種農藥,瑞秋·卡森的環境檄文《寂靜的春天》使其臭名昭著。
對於有關環保署為了環境優先事項而犧牲經濟的指責,傑克遜反駁說,該機構推動了創新——從催化轉化器到替代造成“臭氧層空洞”的製冷劑。與此同時,《清潔空氣法》等法規已避免了數十萬例過早死亡。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現在,環保署準備監管導致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排放。唯一的問題是:美國人是否還需要再過 40 年才能意識到這一點?
圖片:美國環境保護署成立前紐約市的霧霾。圖片由環保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