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舊金山—多年來,一個推動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談判的口號是,政策制定者必須阻止氣溫升高超過 2 攝氏度,以防止災難性的氣候後果。而且,兩度升溫已成為不歸路,這是一個在國際氣候談判中談判者直接或間接同意的限制。
紐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所長詹姆斯·漢森表示,兩度升溫的目標太高了。他的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的資料一直是設定該基準的核心。
漢森和其他人對過去 5000 萬年的古氣候記錄進行了廣泛的新研究,結果表明,全球氣溫上升 2 攝氏度的目標“是災難處方”,漢森在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會議期間的新聞釋出會上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
漢森在回顧了過去幾年中更充分記錄的古氣候記錄中的平均和極端擾動後得出了這個結論。記錄顯示,5000 萬年前,地球沒有冰,海平面平均比今天高 70 米。這兩種現象都是由太陽輸出的輕微變化和地球軌道在地質時間尺度上的變化引起的平均溫度的自然變化造成的。今天,在太陽和軌道都不是因素的更短的時間尺度內,氣溫上升主要是由大氣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含量升高引起的。
工業革命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水平約為百萬分之 280。此後一直在上升,如今約為百萬分之 397。百萬分之 450 的水平通常與全球平均氣溫升高 2 攝氏度有關。然而,最新的分析表明,百萬分之 450 的水平足以融化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冰,因為反饋機制開始發揮作用;例如,融化的冰加速了更多冰的融化,而凍土融化會釋放甲烷,從而加速變暖,促使凍土融化更多。
南安普頓大學海洋與氣候變化教授伊爾科·羅林在與漢森一起在 AGU 會議上展示資料時表示,如果數字達到百萬分之 560,即工業革命前數值的兩倍,全球海平面可能會上升 25 米。世界各地許多大城市都位於該海拔或更低的海拔。兩位科學家一致認為,如果各國繼續以當前的速度排放二氧化碳,世界可能會在 2100 年達到百萬分之 560。
古氣候記錄還表明,百萬分之 560 足以融化北極的所有冰,隨後融化南極洲的所有冰。羅林說,一旦南極洲融化,海平面將上升 60 至 70 米。“如果各國政府繼續這樣下去,”漢森補充說,“地球將達到無冰狀態。”
漢森在給正在南非德班舉行的氣候談判的談判代表的資訊中總結道。漢森說,如果世界從 2012 年開始每年減少 6%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氣水平就可以恢復到他和其他人長期以來呼籲的“安全”水平百萬分之 350。“如果世界等到 2020 年才開始,”他指出,“就需要每年減少 15%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才能達到百萬分之 350。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
詹姆斯·漢森照片由世界發展運動組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