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使用藥物治療圖雷特綜合徵

行為干預療法可以像藥物一樣有效,且沒有副作用的風險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它通常始於簡單、細微的行為,如快速眨眼。有時是皺鼻子或吸鼻子,容易與揮之不去的感冒或過敏混淆。通常,這些習慣會自行消失,但在大約 1% 的兒童(男孩多於女孩)中,這些眨眼、抽搐和咳嗽會變成持續性的抽動障礙,即圖雷特綜合徵 (TS),這是一種被誤解且帶有汙名的神經系統疾病。

媒體對 TS 的描繪通常過度強調罕見症狀(不到 15% 的病例),其中 TS 患者會喊出淫穢的詞語——這種症狀被稱為穢語症——但大多數患者有一系列廣泛的動作和聲音,從簡單的抽動到更復雜的抽動,這些抽動看起來像是故意的,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在抽動之下,TS 患者通常會經歷“先兆性衝動”——在抽動發生之前逐漸增強的不愉快感覺。抽動帶來短暫的解脫感,但衝動很快又會回來。

我們知道 TS 是一種基於遺傳的神經系統疾病,它受到個人周圍環境的強烈影響。該疾病源於基底神經節內部的問題,基底神經節是大腦中負責選擇和抑制我們運動的一系列結構。當神經元放電,向我們發出運動訊號時,基底神經節充當過濾器,允許其中一些訊號透過並變成運動。在特定情況下不需要的其他運動訊號則會被抑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一些研究表明,抽動症患者的基底神經節可能略小,並且基底神經節中的主要神經遞質之一多巴胺,被認為在 TS 患者中過度活躍。這些問題導致小的動作或一連串小的動作被意外地釋放出來。

儘管許多患有抽動症的兒童可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擺脫抽動症,但有些人需要幫助,特別是當抽動症產生負面影響時。當需要治療時,醫生歷來將藥物治療作為一線治療方法。誠然,一些藥物可以有效地控制抽動症。但不幸的是,它們也可能帶來不良的副作用,如疲勞、體重增加或認知遲鈍

但還有其他替代方案,包括全面的抽動行為干預療法 (CBIT)。CBIT 由過去 45 年來眾多行為科學研究人員開發,並得到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援,它建立在我們對神經可塑性的理解之上,即大腦透過學習和實踐來發展新的神經通路的能力。在 CBIT 中,患者學習各種抽動管理活動。

首先,患者在治療師的幫助下,透過提高對自身抽動的意識,學習對抗已建立的衝動-抽動-緩解週期。患者還學習練習一種競爭行為(例如,輕輕收緊頸部,同時稍微降低下巴,以對抗頸部抽搐),這種行為可以阻止抽動,並使衝動自然消退。透過反覆練習,衝動可能會減少,患者瞭解到,當衝動出現時,屈服並不是使其消失的唯一方法。

其次,治療師幫助患者及其家人識別引發抽動的日常情境,並識別環境中可能使抽動惡化的反應(例如,父母對抽動發生時反應強烈)。在識別出這些誘因和反應後,會為家庭提供具體的方法,以構建孩子的環境來減少抽動。

例如,如果確定孩子的抽動因不可預測的環境而加劇,並因同齡人的嘲笑而變得更糟,治療師可能會嘗試為孩子的環境帶來更多的可預測性和結構,同時與學校合作,鼓勵同齡人忽視孩子的抽動。第三,治療師對患者及其家人進行關於抽動的教育,並教授放鬆技巧,這使得抽動更容易控制。

CBIT 通常在平均八次 60-90 分鐘的療程中進行,儘管有些人需要更多療程,有些人需要的療程更少。證據有力地支援了該療法的有效性。在 2010 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一篇文章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約翰·皮亞琴蒂尼及其同事表明,對於一大群患有 TS 的兒童來說,CBIT 比不支援特定抽動管理技能的支援性療法更有效。超過一半的 CBIT 接受者從治療中獲得了顯著的益處,並且那些病情好轉的人在長達六個月的時間裡繼續表現出改善。

此外,在 2011 年,我和我的同事在《兒童神經病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表明在那些抽動症透過 CBIT 得到改善的兒童中,他們的行為問題,包括焦慮和干擾,在六個月後有所減少。哈佛大學和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薩賓·威廉和她的同事在 2012 年發表於《普通精神病學文獻》的另一項研究表明,CBIT 也適用於患有 TS 的成人。

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接受 CBIT 的患者的自尊心顯著提高。最近,卡塔尼亞大學的雷納託·裡佐及其同事撰寫的一篇 2018 年發表於《精神病學前沿》論文表明,抽動行為療法與神經阻滯劑藥物在治療抽動症患者方面同樣有效。

您可以透過聯絡美國圖雷特綜合徵協會或諮詢當地的圖雷特綜合徵專家來找到訓練有素的 CBIT 提供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