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或可挽救衰退的嗅覺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視力衰退可以透過鏡片來矯正,聽力障礙可以透過助聽器來改善。那麼衰退的嗅覺呢?

檢測和區分新鮮蜂蜜的花束香氣或變質午餐肉的惡臭,對於日常生活來說,可能不像視覺或聽覺那樣至關重要。但是鼻子所感知到的東西顯然對生活質量很重要。研究表明,這種衰退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很常見,並且可能因吸菸和某些疾病而加劇,它與食慾不振甚至抑鬱症有關。

根據週日線上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患者可能不必屈服於無味覺的未來。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透過一些簡單的訓練,隨著時間的推移,實驗鼠實際上可以提高大腦區分氣味的能力。在沒有任何練習的情況下,當10種混合氣味中的一種被替換為另一種時,老鼠可以分辨出來。(研究人員透過等待齧齒動物口渴,然後訓練它們根據它們檢測到的氣味組合在選定的孔洞之一中尋找水來弄清楚這一點。)但是它們的辨別能力並非完美。如果混合物中缺少一種氣味,老鼠似乎無法將其與完整的10種氣味組合區分開來。

然而,其他老鼠透過反覆接觸和獎勵,被訓練得格外熟悉不同的組合。“我們把它們變成了鑑賞家,”紐約大學朗格尼精神病學教授、共同作者唐納德·威爾遜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植入這些老鼠大腦的電極顯示,每種不同的氣味組合都會在嗅覺(梨狀)皮層中引發獨特的電模式。然而,未接受這種芳香指令的那組老鼠,對於它們似乎無法識別的所有氣味,都表現出相同的通用模式。這種差異表明,經過訓練的老鼠的大腦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為這些氣味開發了特定的特徵,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它們的嗅覺。

第三組老鼠被訓練成忽略差異,因為在所有氣味之後,它們都在同一個地方獲得水。這些齧齒動物最終在它們的梨狀皮層中表現出更通用的反應——這證明它們的大腦也可能朝著另一個方向改變——從而惡化它們的嗅覺。

威爾遜和他的同事、紐約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朱莉·查普伊斯在他們的論文中指出,“這種雙向效應在嗅球中沒有發現”,嗅球是大腦中位於梨狀皮層外部的一個區域。相反,感官能力的改變似乎來自於嗅覺皮層本身的變化。

這種可塑性,如果被證明在人類身上也可能存在,可能是一種更好地保持嗅覺及其益處的方法。“我們的發現表明,雖然嗅覺障礙可能反映了感覺系統的實際損害,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可能是一種‘不用則廢’的現象,”威爾遜說。因此,即使嗅覺不能完全保留,新的發現表明,嗅覺皮層負責的部分可以得到改善。

新的發現可能會給大腦訓練策略帶來全新的維度。“訓練可以提高嗅覺,”威爾遜總結道。因此,當它出現時,或許最好不要對那種刮擦和嗅聞的數獨遊戲嗤之以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