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最古老(且最可愛)的角龍小化石

在蒙大拿州南部發現的一個微小頭骨代表了一種新型角龍,它有一個獨特的鉤狀喙,大小和烏鴉差不多。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蒙大拿州南部發現的一個微小頭骨代表了一種新型角龍,它有一個獨特的鉤狀喙,大小和烏鴉差不多。這個被命名為阿奎洛普斯·阿梅里卡努斯的標本可以追溯到1.04億至1.09億年前,使其成為北美洲已知最古老的角龍亞目恐龍的代表。

阿奎洛普斯的分析表明,它與大約在同一時期生活在亞洲的角龍亞目恐龍密切相關,但與後來來自北美洲的角龍無關。這一發現表明,阿奎洛普斯的祖先在1.04億年前從亞洲遷移到北美洲,可能透過白令陸橋,而其他的擴散產生了後來在北美洲的角龍。來自加利福尼亞州克萊蒙特市雷蒙德·M·阿爾夫古生物學博物館的安德魯·A·法克和他的同事在12月10日發表在PLOS ONE上的一篇論文中描述了這種新的恐龍

 

凱特·王是一位屢獲殊榮的科學作家,也是《大眾科學》的資深編輯,專注於進化、生態學、人類學、考古學、古生物學和動物行為學。她對人類起源著迷,並對此進行了超過25年的報道。最近,她迷上了鳥類。她的報道曾帶她去過法國和克羅埃西亞的洞穴,那裡曾是尼安德特人的家園;去肯亞圖爾卡納湖畔尋找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器;去馬達加斯加探險,挖掘古代哺乳動物和恐龍;去南極洲冰冷的水域,那裡座頭鯨以磷蝦為食;以及參加在康涅狄格州進行的“大日”競賽,在24小時內儘可能多地找到鳥類物種。凱特與唐納德·約翰遜合著了《露西的遺產:人類起源的探索》。她擁有密歇根大學生物人類學和動物學理學學士學位。在X(前身為Twitter)上關注王@katewong

更多作者:凱特·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