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又一個科學模仿科幻的例子中,研究人員正逐步接近萊婭公主在《星球大戰》中用來聯絡歐比旺·克諾比的那種三維“遠端呈現”技術。雖然萊婭的警告是透過機器人錄製下來的,但這些現實生活中的全息圖有一天可以從一個地方直播到另一個地方,從而實現更逼真的視訊會議,甚至遠端手術。
研究人員在2008年已經證明有能力使用雷射在光折變聚合物上寫入和重寫3D全息圖,但這樣做每張影像需要幾分鐘。在新的研究中,發表在11月4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影像可以每兩秒重寫一次。(《大眾科學》是自然出版集團的一部分。)研究人員認為,大約100倍的改進足以稱他們的系統為“準即時”,但在全息圖能夠顯示流暢的運動之前,還需要類似的提速,這需要每秒幾十幀的幀速率。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們可以將物體從一個位置取出,並在另一個位置以三維方式顯示它們,”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合著者Nasser Peyghambarian在宣佈這項進展的電話會議上說。與像《阿凡達》這樣的3D電影(立體電影,具有兩個視角)不同,研究人員的全息圖使用排列成半圓的16個攝像頭編碼多達16個不同的物體視角。
脈衝雷射將這些資訊寫入全息畫素或hogel陣列中,這些畫素透過根據觀看者相對於全息圖的角度顯示物體的不同側面來傳達三維深度——無需特殊眼鏡。Peyghambarian說,它可以用來提供完整的視差;觀看者不僅可以左右移動,還可以上下移動以檢視不同的視角。
目前,該系統可以處理顏色,但只能透過在不同角度寫入單獨的紅色、綠色和藍色全息圖來實現。而且原型系統相當小,邊長只有10釐米。Peyghambarian指出,在真正的應用實現之前,裝置的解析度、尺寸和功耗需要改進。Peyghambarian說:“我認為在七到十年內,你不會在你的客廳裡看到這些東西,”他補充說,從實驗室到裝置生產的轉變似乎是可行的。“我不認為有任何基本的物理原理會阻止我們到達那裡,”他說。
描繪戰鬥機的單色全息照片:亞利桑那大學